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揭露了陈水扁四年前信誓旦旦地作出的所谓“四不一没有”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母亲——孟母“断机教子”和“三迁择邻”,造就出孟珂这一代“亚圣”;岳母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子背,塑就了岳飞这一位民族英雄;于母训子“无论官做多大一定要爱民如子,不可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成就了于成龙这一绝代廉吏。因此,后人总结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两位伟大的女人——一位是妻子,一位是母亲。”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母亲,就不会有诗人和英雄。”伟大的母亲造就、塑就、成就了名垂  相似文献   

3.
《前线》1983,(9)
蔬菜商店柜台前排了十几个人,忽然来了一对青年男女要加塞儿。一位中年顾客劝阻说:“请二位到后面排队!”二男女狠狠地盯了他一眼,几乎同时恶声恶气地说:“多管闲事!”说罢,仍然“塞”进了队伍的前头。中年顾客刚要同他们论理,后面的一位老  相似文献   

4.
李德在中国     
1932年春,一位名叫奥托·布劳恩的奥地利“游客”从莫斯科到达了满洲里。他用了半年的时间,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大连到上海,进行了他自认为的“调查研究”。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对中国也几乎一无所知,甚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学术会上,听一位省级首长说了个排比句:艺高胆大,文高胆大,官高胆大。“官高胆大”是他见在座的专家学考艺、文皆高,语锋逼人,见识惊座,而他发言的“胆”却只能从官职上来,实含有自谦之意。我拿它做文章,先得跟这位首长道两声歉:一抱歉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二抱歉我借题做文兴之所至的发挥可能会对他造成误伤。 艺人的“艺”不高,就无表演惊险动作的胆;做文“行而不远”的文人,也不会有申请诺贝尔文学奖的胆,官的胆在这一点上也  相似文献   

6.
在某单位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几十年严于律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又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位领导同志对他说的三条要求,即“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他将这三句话转赠给大家,并深情地说:“如今世事复杂,诱惑多多,但只要牢记并自觉实践这三句话,就不会犯错误。”  相似文献   

7.
以退为进     
有一次,一位美国商人前往日本谈判。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他们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上。美国人问:“为什么不一起坐?”“您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日本人毕恭毕敬地回答。一种满足感在美国人心中升起:“先生,您会说日语吗?”日本人问。“哦,不会,但我带了本字典,希望学学。”  相似文献   

8.
寓言寓理     
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位社会学专家对正在砌墙的3个工人进行了随机调查。专家问第一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不是在砌墙吗?”专家又问第二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抬起头,笑了笑说:“我在盖一幢高楼。”  相似文献   

9.
先看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三位砌墙工人同时在认真地工作着。有个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位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位工人抬头笑了笑,说:“对,我们是在砌墙。我们在做每小时1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说:“我们不只是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与一位熟人闲聊,顺便问及他单位里我的一位老同事近来命运如何。这位熟人毫无思索地回答说:“他,人太老实,没有开拓性,吃不开。”听了这话,我脑际里蓦然升起一个疑问:老实人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束     
谁笨丈夫对妻子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位同事,他给我借一毛钱。”“你借给他了?”“嗯,我借了十元给他。”“笨蛋!他自己说只借一毛  相似文献   

12.
一次回老家和一位农民兄弟闲聊。他突然问道:“你们在外面吃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啊?”我打着埋伏说:“三四百元吧。”“哦,三四亩麦子的钱呢。”我问怎么算呢?他回答:“农民种一亩小麦,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刨去种子、化肥、农药、用电等花费,劳动力不说,每亩地也就可以收入100元。这不是一顿饭就要用掉三四亩麦子的钱吗?”我无话可说。我出身农民家庭,亲身体会过农民种田的辛苦和艰难。进城工作后,虽然我的脑袋上已没有了高粱花子,两手的老茧也早已脱落,但我仍固执地以为自己还是“农民”。可是我这个“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农民兄弟会以小麦来…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价值     
去年教师节,一位朋友深情地回忆起他的小学老师对他的教育如何照亮了他的生命之旅。今年教师节,又遇到这位朋友,听他讲述了一段新的故事: 去年教师节后,他激动地想当面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老师!”于是,他回到故乡去找他的老师。可是,  相似文献   

14.
据说,有一个自视为“奇才”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痛苦绝望中,他选择了投海自尽。一位老渔民将他救起,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老渔民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砂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的那粒砂子捡起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说。老渔民没有说话,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老渔民乘机开导年轻人:“你应…  相似文献   

15.
母诫是金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  相似文献   

16.
“赤色资本家”的由来 1956年,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应邀访问中国。在天津飞机场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向伏老介绍了王光英,并亲切地说:“他是我们的‘赤色资本家’”。伏老听后,热烈地与王光英握手、拥抱,还高兴地说:“我回到苏联一定告诉我国人民,我和一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资本家拥抱过。”两位革命家的评价,既幽默又深刻,王光英副委员长至今铭记在心。王光英回忆说,“周总理对我的称呼,是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7.
桓范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谋略家,著有一篇名为《世要论》的文章,讲的是怎样识别好干部和防范坏干部的道理。“七恕”——识正之道1.“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有些干部不会讲话,可他的主意却好得很;有的干部口头上不听使唤,总爱说些“逆耳之言”,可做起事来却不折不扣地遵循领导的指令。对这样的干部,要从他的  相似文献   

18.
业余灯下,同一位小学教师聊天,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三年级某班一次上语文课,以“情”为诃素作组词练习。课堂很活跃,有的答“情况”,有的答“情绪”,有的答“情操”,轮到第四个学生想了一会儿红着脸说:“爱情”。第五个学生却毫不犹豫地答道:“情郎哥”。老师听了一愕,问他从哪里学来的这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天,我带一位同事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丈夫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门,笑着迎接我,随着一声“回来了”,就把我手里的自行车接了过去。这时,同事就满脸羡慕地惊叹:“呵,你真幸福!他还给你开门?!”我却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道你那位不这样吗?”“不,从不”。她有些失落地说:“有时我进了家门他连头都不抬一下。”同事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好好反思了一番,才发现自己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20.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