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仲祖云 《唯实》2005,(5):10-11,47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个根本性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呈缩小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扩大。以江都市为例,2003年,城镇家庭实际收入是农村家庭的3.1倍。这种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劳均农业增加值仅为4274元;农业土地产出率不高,亩均纯收入只有535元;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平均只有48.8%;公共财政对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直致力于经济工作。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陈云曾两次不顾个人荣辱,顶住巨大的压力,支持在中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为中国改革从农村破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大跃进"的深刻反思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国家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衡,也给中国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958年本是一个丰收年,但成熟的庄稼却收不上来;当年,国家抽调大批农民搞工业建设(主要是大炼钢铁和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解决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毛泽东战略策略思想,主要是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及在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解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学习论坛》2009,25(12):28-3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比较小,其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农村生产要素只能在农村范围内组合。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市场取向目标的确立及其向纵深推进,农村生产要素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民不能同步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增长成果,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思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芹丽 《求实》2007,1(7):15-17
毛泽东在20世纪初期就倡导新村建设,在五六十年代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出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科技化知识化是关键;强调工业对农业的反哺,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食堂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新的制度尝试。目前学界对公共食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认为公共食堂是一种超前的制度设计,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它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遭到了广大社员的强烈反对。本文依据1961年北京郊区农村调查的资料,着眼于微观层面,以公共食堂参加者的经济账为中心来考察他们对公共食堂的态度,以弥补以往研究中偏重政治视角的不足。从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少社员确实因公共食堂在经济上更为划算而支持公共食堂,他们对食堂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具体的管理问题上。不过随着中共中央对公共食堂政策的转变,基层干部对公共食堂转持消极态度,北京农村的公共食堂随之解散。  相似文献   

7.
陈锡文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主要体现在农村发展滞后,农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所谓实现小康,就是摆脱温饱和贫穷,而我国还有3400万农民没有脱贫。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定的16项小康生活指标看,到2001年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全在农村,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人民币的指标没实现,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66元;全国居民摄取蛋白质的指标在农村没有实现;在全国2000多个县建立起初级卫生体  相似文献   

8.
要想贵州经济迅速跟进和崛起,缩小与全国和东部的差距,使贵州三千多万人民早日奔向小康生活,笔者认为,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主要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我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的战略重点和主要增长点,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乡镇企业,能容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使农民进厂不进大中城市,离土不离乡,走发展本地经济的路;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进而以工补农、以工支农、以工建农,是搞活经济全局,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诸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开  方彬 《求实》2006,3(12):99-10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的策略、方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有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也就是改革。这个政策没有变,变化的是改革过程中农村政策的取向。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农村政策取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1978年至1984年底,农村改革的启动与突破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为取向;1985年至1992年初,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展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市场化为主要取向;1992年初至2002年底,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主要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取向;2002年底至今,农村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层面。1920-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农村的革命活动既要破坏宗族组织以发动农民,同时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摧毁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族组织来开展农民运动。士绅以其所特有的乡土权威在地方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法定权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0年代之初在农民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必须争取得到进步士绅的同情、默许或支持,在他们所能容忍的限度内从事革命活动,这样可能减少革命初期的阻力;同时还必须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从事新思想的传播。农民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运动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周卫东 《世纪桥》2007,(12):153-154
农民健身意识淡漠、农村体育指导人才匮乏、经费不足、健身场地设施缺乏、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力度不足是制约江苏北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发展的主要因素。推进苏北农村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是: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加速农民体育指导队伍建设;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建立健全相关的体育法规体系;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依然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金缺乏,来源单一;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水平低,覆盖面小;保障面窄,功能不全。要加速建设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应作好以下工作: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加扶贫建设性投入;灾害救济,防止返贫;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增加强制力度;农村社会保障应该依据社会群体分类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和谐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不适应性,破解难题,寻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农村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不适应性主要有:宗旨观念不强,创新精神缺失;经费保障不足,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贫困的新特点及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政府的扶贫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城市贫困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很低,主要是“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出现了新的情况,并且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新的城市贫困具有以下特点:数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端于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在80年代的改革及高速增长。但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以至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分析农业、农村及农民收入低增长的原因,不仅应该看过去年代其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且还要看出现了什么新因素。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在改革初至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具有两个极其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产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以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和农民  相似文献   

16.
姜蕊 《世纪桥》2013,(1):28-29
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调查研究,找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立足于中国农村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以多种形式的宣传策略教育农民;重视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分析、总结该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共产国际十月来信发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可以说明十月来信对中共的策略指导确实发生了转变,转向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最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因为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及时间上看,在十月来信和1930年5月斯大林与周恩来谈话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已初步形成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工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0年代初,农村工业的许多部门与行业接近或超过了城市工业的份额,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农村工业的整体素质及其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影响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已表明是有竞争力、有效率的,但这决不是说农村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组织优化强度已达到城市工业的水平.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这就决定了城市比农村具有更好的形成现代产业组织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业组织转换滞后阻碍着现代市场经济在农村的生长.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制度之一。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曲折发展;1965年后,经过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一二·五”批示和“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推动,于20世纪70年代广泛普及,走向鼎盛。本文拟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作一回顾,以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思考和构筑今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所裨益。1949—195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利用率不高并存,农民文化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队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削弱;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数量较少、活动不多,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受到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保障不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应当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农村文化示范户;举办农村文化演出洽谈会和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的各类文化经营活动以促进杭州的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