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闻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相似文献   

2.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3.
古人论用人的很多话,现在读来仍很有味道。如有的说:“夫尚贤,政之本也。”有的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有的说:“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这些都强调了任人惟贤。孔子就曾回答过如何解决民众不服气的问题。他认为,“举直则民服。”确实是这样。如果给无功无能者封官加  相似文献   

4.
谢春 《学习导报》2014,(6):30-30
小至一县,大至一国,发展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力量也在民。故史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赢得民心?关键在改善民生,因为民生连着民心。问题是,民生不等于民心,认真抓民生并不一定就贴住了民心。  相似文献   

5.
宝坻区口东镇有两个李各庄村,一个是西李各庄,一个是东李各庄,两村仅一路相隔,村民相互熟悉,算是兄弟村。但两村的人也有些不同,若是在三年前有人问:“你是哪村的?”东李各庄的人会自豪地说:“我是东李的。”而西李各庄村民的回答则往往比较含糊:“我是李各庄的。”而不具体说是东李各庄还是西李各庄。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既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又作为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为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且关于“实事求是”的总体界定。学者们一般从词源上“实事求是”一词进行了追溯。“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及其有关注释。《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赞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定事来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直,加会角赐以报文。”唐朝颜师古对这段话作了注解:“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这里“实事求是”指作学问要讲求实际、真切,不能望文生义和随便…  相似文献   

7.
格言·警句     
《党课》2011,(17):81-81
【原典】子日:“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战国《论语·尧日》【注译】因:依据,就着;斯:就,才。孔子说:“本着对人民有利的原则而让他们获得利益,不就是惠而不费吗?”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尚贤思想与科学的选人用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贤者 ,政之本也。”为政治国在于尚贤。这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墨子的主张。自古以来 ,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成为中华民族吏制建设的优良传统 ,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墨子的尚贤思想对于我们治党治国 ,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面 ,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试就墨子的尚贤思想与如何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尚贤是君臣之责的思想“是故国有贤士之众 ,则国之厚治 ;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 ,…  相似文献   

9.
罗春秀 《前线》2014,(7):120-120
《资治通鉴》记录了一段孔子嫡孙子思推荐苟变给卫侯的故事。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日:“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战车。”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说过一句话:“故为政道.务于多闻.是以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可成大业。历史上以“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成就大业的事例很多.朱元璋采纳老儒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建议.很快完成了明朝的统一大业;刘备听从了“隆中对”策。三分天下而得其一。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三乐     
楚奇 《党课》2012,(16):65-66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官不与民争利”的启示张亲霞西汉大儒董仲舒曾为汉武帝提出许多治国方略,"官不与民争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登皇位,诏举贤良方正之士商量对策,董仲舒说:"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利,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居。"又说:"身宠而载...  相似文献   

14.
民为天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汇:领导。但是,一谈到“尊重老百姓”,情况就复杂得多了。“老百姓”指谁?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也。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得彻底而又彻底了。从“人民万岁”的登高一呼,到“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情自谓;从“为人民服务”的党纪党规,到“当人民公仆”的广泛认知。谁敢说“老百姓”半个不字呢?然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落实”到具体的“老百姓”身上,“人民”两个…  相似文献   

15.
实与虚在现代汉语中是一对反义词。打开字典,“实”有“充满”、“真”的注释;“虚”有“空”、“不真实”的注释。在实际工作中,务实与务虚所产生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务“实”者,立足本职岗位,作风扎实,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敬业精神。象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张家港人等先进典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堪称是务实的楷模与典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务“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不屑凡世浮华而从容地砥砺出建功立业丰碑的境界,一种涵养或哺育人类文明的境界。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时代的强音或主…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成功执政者,无不以诚取信,得到民众的拥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论及治国原则时就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失去“民信”,“民不信,不立”。我们党内大部分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良习气,有的甚至“口言善、身行恶”。其主要表现是:急功近利,“以‘实’掩虚”。有些领导干部,言必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往往打着为人民办实事的旗号,为自己捞取“政绩”。他们不顾…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某媒体要采访一位深得当地群众爱戴的乡镇党委书记,说这有助于提高他的“知名度”。但这位党委书记却始终不答应.说“知名度”不如“知民度”。  相似文献   

18.
“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的一条为官原则,这种为政之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时至今日,有极少数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而是“民举,官也不究”,有的不但不究,甚至还对被举报者不断给予提拔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举而‘官不究’”的情况呢?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腐败分子较为狡猾。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  相似文献   

19.
一位领导干部说过这样一句话:“班子成员共事,就像演员们同台演戏,要互相补台,不可互相拆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得垮台。”此话喻义深刻,耐人回味。班子成员之间,紧密团结,真诚合作,互相“补台”而不“拆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些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有一条基本相同的经验,就是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具体说,那就是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理解不埋怨,互相尊重不争权,互相支持不掣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而才…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对荣成市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董连玉来说是喜事连连:他带领乡亲们成立的民兴合作社初具规模,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而他也在200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感谢党组织的帮助和培养。”董连玉由衷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