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是两大法系最基本的诉讼制度模式.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承载着法官的审判权与当事人的处分权,体现了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权限分配的不同模式.在诉讼调解的不同阶段,两种诉讼模式交错适用,参与主体的权限分配模式是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协同作用下的体现,绝对的当事人主义模式或职权主义模式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提出种种界定,但都不甚准确;该原则的根本属性应追溯至其法理依据,实为处分原则规制下形成的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平衡。我国二审审判权逐步从上诉请求私权领域退出揭示处分权对审判权的抑制,上诉请求拘束原则已然确立,但并非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尚未引入与相关制度缺失有关;构建附带上诉制度有助于保障被上诉人的诉权,弥补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附带弊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司法改革向更深层次和更广层面拓展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开始不仅关注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而且关注对民事诉讼各项具体制度的研究 ,其中对审限延长制度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需。一、我国民事审限延长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民事审限延长制度的内容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民诉意见》”)中 ,在其他法律法规中也有所涉及。其基本框架体现在 :1.关于一审审限延长制度。体现为 :(1)对于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 ,审限可…  相似文献   

4.
保障当事人取证权是证据制度正常运作的需要,是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要求,但我国对当事人取证权的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着重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审判权的独立、所受限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行政权的制约机制中 ,行政审判权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为了确保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权的有力监督 ,必须赋予行政审判权以独立性。本文论述了行政审判权独立的必要性 ;行政审判权的独立性所受到的限制 ,以及如何保障行政审判权的独立。它对实现行政权与行政审判权的良性互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民事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当事人依法提出该法院无本案管辖权的主张,以求排除法院不合法的管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民诉程序正当性和判决有效性的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审判实践中大量出现被告滥用管辖异议权,故意拖延诉讼、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效率的现象,就此类现象的成因加以研究分析,探寻改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虚假民事诉讼是法律制度正向建构、不断完善与虚假诉讼行为人反向利用、挑战秩序两造之间博弈与冲突的表现,虚假诉讼的诉权承载了行为人侵害他人权益和司法秩序的恶意,诉权的扭曲导向审判权和审判程序的功能异化.司法机关应及时通过构建虚假诉讼的释明承诺机制、发现识别机制、审查判断机制和制裁威慑机制防范和规制虚假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8.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我国司法体制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民诉的两审终审制度,具有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的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两审终审制度的适时性、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得弊端丛生。本文从上诉审程序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方案和设想.以期望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上诉审程序,真正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法院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院调解的弊端从本源上是由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与法院在诉讼中的角色分配不当、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没有理顺造成的,对其加以完善应在新的诉讼模式下进行.在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下重构法院调解制度,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其作用应成为我们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界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设立了较为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由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置、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部分立法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被害人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设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且重点应体现在及时性上,可在程序设置、法律适用、制度构建、程序救济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设立关系着公民诉讼权的保障,民事诉讼模式和民事诉讼目的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收取标准的主要因素,我国采取的“法官中心制”的诉讼程序和“解决纠纷”的诉讼目的,使当事人负担高额的诉讼费用,影响了公民诉讼权的保障。文章对影响我国诉讼费用标准的因素重新定位,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应采用职权主义模式与当事人主义模式的结合;民事诉讼目的应是创造实体,使公共受益。新《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总体上降低了诉讼费用标准,但相对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诉讼费用标准再做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贯穿在诉讼程序中的法院调解制度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社会基础。法院调解的很多制度弊端都源于其以审判权为本位,缺乏当事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导致忽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诉权被边缘化。当前,应在正当程序理念下构筑法院调解中当事人诉权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机制,以实现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扩张、法院自身角色的中立与被动、调解制度的滥用是造成当今虚假诉讼泛滥的主因。在此大环境下,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加强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具有现实必要性。检察机关案源证据获取难、监督方式单一、监督视野狭窄等问题阻却了检察监督的有效介入。为了构建高效合理的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路径,有必要强调调查核实权的使用,并采取多样化的监督方式,适当地扩张检察监督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学理论界一般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合理性,然而通过分析附带民事诉讼本身特点并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和判决确定性原则相悖,若一定要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并削弱行政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故而,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释明权弥补了当事人在举证和质证过程中存在的竞技能力上的不足,体现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处分原则与司法干预的平衡,有利于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释明权行使主体、时间、内容、方式、法律效力及不当释明法律后果的具体完善是释明权制度发挥实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发展变化,民事诉讼证据的滞后性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界,都普遍呼吁尽快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一套较完备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此情况下,我国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提出了举证时限制度,该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民事诉讼体系的完  相似文献   

18.
梁三利 《唯实》2006,(8):89-92
民事诉讼释明权弥补了当事人在举证和质证过程中存在的竞技能力上的不足,体现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处分原则与司法干预的平衡,有利于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释明权行使主体、时间、内容、方式、法律效力及不当释明法律后果的具体完善是释明权制度发挥实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梁三利 《唯实》2006,(9):89-92
民事诉讼释明权弥补了当事人在举证和质证过程中存在的竞技能力上的不足,体现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处分原则与司法干预的平衡,有利于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释明权行使主体、时间、内容、方式、法律效力及不当释明法律后果的具体完善是释明权制度发挥实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合议庭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组织,合议制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方式,合议制功能的发挥通过合议庭的运行来实现。合议庭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审判制度建设。通过对现代化审判权运行规律的探寻,考察我国的审判实践,我国合议制的运行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对合议庭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合议制高效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机制设计,保障审判权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