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今年46岁,家住双阳县新安镇大屯村二组,我还是二组的党小组长呢。 要说我是咋闯的致富路,那纯粹是逼出来的。前几年村里想把几处荒山承包出去,可是贵贱没人包,我看到荒山搁那儿闲着怪可惜的,就带头承包了6垧多的荒山准备建果园。但栽果树见效慢、周期长,怎么办呢?我采  相似文献   

2.
正下岗女工包下200亩荒山5年前,李芳下岗,没了工作的李芳闷闷不乐。"下岗后也做了点小买卖,但从来没想过要上山种树,要不是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我根本不敢想自己创业。"李芳说,丈夫王忠于上中专时学农学专业,对树木种植有一定了解,而且,王忠于父母所在的俚岛镇沟陈家村正好有一片荒山。最终,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李芳筹资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山。"起初真是遭老罪了,开荒盖房子时,为了看管建材,我丈夫  相似文献   

3.
靠山吃山     
和田家窝铺村的于学忠不同,西杖子村的郑海深没有手艺也没有钱。 1997年,在乡政府做杂活的郑海深下岗了。他说他那个时候很难。家里地不多,收入还不够两个孩子上学的。没有手艺就赚不到额外的钱,想做点小生意吧,又没有资金。那年他35岁,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 1999年,村里招标承包荒山。郑海深认准了这是一条致富的路,东挪西借,凑足了28520元钱,在10月10日那天,与村里签了承包小西沟子3000亩荒山的合同,承包期为50年。  相似文献   

4.
问:开春了,我和村里一些有盖房手艺的农民到城里打短工。我原想跟村支书打招呼,但有的人说无所谓,我就出来了。请问短期外出打工用不用告诉党支部?  相似文献   

5.
1987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了村里。看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一块块土地给村里人带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部分土地已经撂荒,我心里憋着一股劲,难道靠养育自己二十年的土地就不能走出一条致富路吗?经过收集阅读一些农业生产资料和反复考察,我把眼光放到了村里撂荒了多年的沙滩地上。磴口村是河东乡紧靠黄河边上的一个村子。多年来村南就有一片因黄河水的侵袭而无法耕种的荒地,如果能将这片土地利用起来,搞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致富之路来。在家人的支持下,1989年,我毅然与村里签订了开发承包这…  相似文献   

6.
我是顺龙乡虎皮寨村的茶叶专业户袁太洪.我16岁便离开村子四处打工,奔波了6年,增长了不少见识.望着村寨里延绵起伏的群山,我总在想:拥有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什么还要受穷呢? 村子里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很适合种生态有机茶.茶叶一直是村里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品种落后等因素,村民在茶叶种植上始终挣不到大钱.要规模发展茶叶,必须成片集中种植.我准备将家里的耕地全部种上良种茶,家里人却一致反对.父亲说:"一本二本,庄稼为本.茶叶不能当饭吃,万一卖不掉怎么办?"我拗不过,只好答应先拿30亩荒山做试验.  相似文献   

7.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8.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6,(3)
读者来信:我哥哥结婚后一直分家单过,到现在已经20年。其间,父亲一直跟我一起生活。15年前,父亲独自承包了村里的10亩鱼塘,每年获利逾万元。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下的钱父亲全部以自己的名义存入信用社。今年初,父亲因突患疾病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我和哥哥在清理遗物时,发  相似文献   

10.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村党支部副书记。前段时间,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可我在联系党员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党员联系不上。其中一名党员是城镇退休职工,为了少交党费,便把组织关系迁到了村里——我们村就在县城所在地;另一名党员是退伍军人,虽然组织关系放在村里,可他平时在外打工,不在村里住;还有一名党员是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把组织关系迁了回来,可如今他在县城的一个中介所上班,平时村里的党组织活动也不参加。  相似文献   

11.
情系黑土地     
我叫闫秋香,今年32岁,是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石二社农民。我曾按照报刊上介绍的科技知识种南瓜.小的30多公斤,大的达62.5公斤,在全县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得过一等奖。我还承包过我家附近的破白灰窑,第一次烧窑失败损失了3万元。我总结教训,潜心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盈利近30万元。1993年,乡里号召承包荒坡荒地,我们村50公顷荒山发包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乡领导很着急。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提出承包荒山。党组织十分支持我。与村里签了合同,便带着孩子住进了以前看果园的破房子.山上没电没水,而且冬天风大雪多,我常在深夜被…  相似文献   

12.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我从外地务工回来,看到村里好多人出去打工,大量土地被闲置,觉得特别心痛。饱尝漂泊之苦的我就想,如果能把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带领群众致富,乡亲们就不用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了。基于八烂村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特点,我决定在种植方面做文章。通过尝试种植早熟蔬菜和经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1,(6):58-58
背景:张某是一名村干部。由于近几年在外打工挣的钱比在家务农多,他看到,村民好多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好多年不回来。村民承包的土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让自己亲戚耕种。由于村里人多地少,有的人好几年没有分到土地,对外出打工的人抛荒土地有意见,要求村里收回,分配给没有土地的人。请问.村里有权收回抛荒耕地吗?  相似文献   

15.
正父母亲去世已经十多年了,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坐在书桌前勤奋地用我们已经废弃的作业本练习毛笔字。父亲的毛笔字在我们十里八乡还是很出名的。父亲出生在1922年,据父亲自己讲,他16岁就外出打工开始养家糊口,没有上过学,后来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羡慕有文化的人,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从烟台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肥城市石横镇泉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成为了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进村第二个月,村里为了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决定引进拱棚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由于以前村里没人干过这个,群众的积极性不高。起初我也怀疑这个项目能不能挣到钱,但在跟随村干部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后,我有了信心,决定承包土地建大棚。父母听说我的想法后很支持,给了我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叮嘱我"想当好村官,先做个合格的农民"。  相似文献   

17.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党课》2008,(5):104-104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鼓捣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亩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只得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愤愤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一丝怨恨,甚至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于回报一个笑容。  相似文献   

18.
答询     
农村公办教师子女农转非后,可否继续享有承包权? 我父亲是村里的公办教师,多年来,在乡村的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着。最近,按政策规定,借父亲的光儿,我转为非农业户口。请问,我今后是否继续享有村里的承包权? 朝阳 赵军 《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公办教师农转非子女承包的项目,在其就业前不得因其农转非解除合同。”辽政办传[1990]15号文件通知,农村公办教师子女农转非后尚未就业之前,继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肩膀     
《党建》2017,(5)
<正>记得从我小学四年级开始,父亲在村里承包了10亩田地。在那之后的每一次农忙,父亲总是伴月而起,酷暑烈日下汗流浃背。他用宽厚的肩膀,将10亩田的稻谷,一袋一袋地抬上田间小路送回家,一干就是近20年。我读初三时,因为一次篮球比赛,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肿得特别厉害。我一瘸一拐回了家。父亲察觉到我走路的异样,跑过来拉起我的裤脚。我以为他看了我肿起的脚  相似文献   

20.
蒋海涛 《江淮》2012,(7):30-31
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道路,让亳州找到了发展的起跳点,"千年药都"也因此焕发了勃勃生机,葛兴伟就是见证者,亲身感受着"三化同步"的丰硕果实。工业崛起促发展25岁的葛兴伟是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蒋曹村人,虽然年龄不大,但言谈间显得较为成熟、稳重。"17岁时我初中毕业,在家闲了一年,觉得很无聊,第二年就和村里的人到南方打工去了。"2009年7月,接到父亲患有重病的消息,葛兴伟赶紧从外地回到了老家。"回来后俺爸就劝我,亳州这几年发展得很快,新建的厂子越来越多了,在家门口打工不比往外跑挣的钱少。"葛兴伟说,为方便照顾家里,他便听取了父亲的建议,去了亳州南部新区的一家服装厂上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