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求是》2014,(10)
<正>由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制作播出的特别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真实还原了那段同仇敌忾、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激荡起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60年和平发展的基础,就是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打下的。6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该不该打居然又成了网络话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当今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舆论场里,那场原本黑白分明,就连我们的战场对手都不敢轻慢的伟大的抗美援朝,已经有人在曲解和八  相似文献   

2.
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能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15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入侵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中华民族因此而蒙受了百年的耻辱。 我们究竟败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将帅们,在那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他们输得一败涂地。然而,作为那个时代和军队的代表,他们的失败中凝聚着对那场战争真实的体会,凝聚着那段历史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沙场百态     
50年前的那场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而在硝烟散处;战场上却也时常可见又一番景像。  相似文献   

4.
滑铁卢战役,那场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的战争,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而那场战争的背后,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拿破仑说过:"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开篇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背后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卢臻至 《当代贵州》2007,(24):41-41
滑铁卢战役,那场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的战争,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而那场战争的背后,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拿破仑说过:“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开篇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背后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类的正义与和平对于邪恶与战争的胜利,回顾历史,我们倍感和平的珍贵;反思历史,它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启示一: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抗战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但却给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杨建业 《党史文汇》2002,(11):47-47
曾读袁唏先生发表在《随笔》1999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真相》,主要是谈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所谓"真相". 按照袁先生的意思,所谓韩战的"真相",就是美国人本无意于与中国人打仗,而中国人却多少有点"庸人自扰",并在苏联人的怂恿下,卷入了那场残酷无比、得不偿失的战争.袁先生还暗示,毛泽东在那场战争中有些独断,因为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志愿军要开赴朝鲜,去进行那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作战.袁先生最后说:"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前发生在鸭绿江彼岸的那场战争,曾经令世界深深震动,也对新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这场战争,作为中方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有许多重要的指示和论述,这些指示与论述,在教育全国人民、统一全党思想,赢得战争的胜利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反映了他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独到看法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于2013年10月1日发表了题为《评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弗伦奇在文章中称,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此书通过仔细考察中国在当年同盟国战争行动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自己的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常常吃力不讨好的代价,以及中国的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再一次让"谁丢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具有了新意。作者在开篇写道:"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老兵     
士兵永远是战争中的主角。60年前,那场旷古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战争中,留下了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身影;一个“甲子”过去了,曾经年轻的士兵,变成了垂暮的老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几位老兵,他们以不同经历、不同视角带我们走近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曾思玉:几经生死抗日斗志终不改曾思玉原名曾世裕,1911年3月出生江西处信丰县游州堡庄上村。历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区分区司令员、64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2005年5月9日在莫斯科参加卫国战争60年庆典时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不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那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  相似文献   

13.
<正>九月的中国,为胜利而歌。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时刻如同恒久不灭的灯塔,照亮一个民族未来的航向。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前,中国与世界并肩作战,共同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捍卫了人类的和平与正义;70年后,那场刻骨铭心的战争化作全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大对决中,中国与其他和平力量前仆后继,为人类的自由与未来浴血奋战,尽管付出惨重代价,但最终赢得了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下,国际上仍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发生战争的风险依然存在。从世界角度看,铭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正义角色和巨大  相似文献   

15.
1963年7月的一天,意大利女记者奥古期托·玛塞丽采访李宗仁先生。当她问道,李先生,作为中国当年的代总统,请你谈谈你在14年前那场战争中失败的感想好吗时,李宗仁先生想了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60多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铸就中华民族新生的人民解放战争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  相似文献   

17.
赵培兴 《世纪桥》2005,(9):22-2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60周年了。德、日、意法西斯为什么敢于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怎样才能防止这种历史悲剧重演,使人类在和平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重温这部历史教科书的主题,也是我们今天纪念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目的。那么,德、日、意法西斯究竟为什么敢于发动那场侵略战争呢?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宣传画《我们热爱和平》,是抗美援朝期间由摄影师阙文拍摄的一张照片制作而成(阙文时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20世纪50年代那场战争,距今已有70多年了,笔者对当年有关这幅画的报道及传闻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60年了,那场战争留下的历史不仅仅是惨痛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惨痛的历史教训。这就需要国人铭记那段历史,勿忘国耻,从那场战争中思考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径。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失,但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却妄想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鸣冤叫屈。他们故意歪曲历史,胡搅蛮缠,试图通过重复一千遍的方式让谎言成为真理。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方式“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让那段尚未被“历史化”的历史昭彰天下,成为无需辩驳的常识,让日本右翼的种种歪理邪说在国际上不再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炳银 《党建》2019,(5):56-57
正对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当年悲壮的抗日战争历史来说,冀鲁边区的革命斗争或许只是这个伟大洪流中的一个小部分。后来,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这个一度在中共党史和抗战史上十分凸显重要性的地方,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长篇报告文学《血砺忠诚》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引领我们走近那场伟大的民族战争,走近冀鲁边区,走近一段不可或缺的"国家记忆",重现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