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5,(8):44-44
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台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观点搜索     
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条件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朱庆芳在6月23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新自由主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继承了新自由主义的传统。他的新自由主义正义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将国家干预主义和国家福利主义统一在一起。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基础。正义原则是确立社会的基本结构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正义原则要通过调节主要社会制度,尽量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这就是罗尔斯的理论目的。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等条件的设立.对社会正义原则进行选择,从而证明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合理性。他主张将两个正义原则应用到政府、个人以及社台生活的各个领域。罗尔斯正义论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的理论仍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持续的生存发展危机凸现了代际伦理的必要。但代际伦理确证的理论难点在于:代际关系主体的“历时性”背离了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近代伦理主体“共时的相互性”特征。理论成立的可能出路是,代际间存在着以“责任原则”为基础的“补差正义”,以“代际接力”形式存在的“交换正义”。在实践领域,代际伦理需要建构以正义为“元规则”的实践原则体系,即:以满足人性基本需要为底线的“责任原则”、“人类整体性”原则和共同责任基础上的制度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5.
曹典顺  刘天喜 《求实》2007,26(3):26-28
21世纪的和谐的社会观是一种新的社会观,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伦理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伦理基础、伦理原则和伦理保障三个方面。价值的多元化是和谐的社会观的伦理基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和谐的社会观的伦理原则;社会正义是和谐的社会观的的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秀 《探索》2011,(4):170-173
罗尔斯在论证其正义理论体系时,批判了功利主义理论的不足,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取代功利原则。而当代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金里卡却通过区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态,提倡一种平等的功利主义,反驳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功利主义,两人在论争中都较好地阐释了关于平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西伦理政治的经典之作<论语>与<理想国>为素材,通过比较核心概念"仁"与"正义"的产生土壤、基本内涵、论证路径、制度安排和未来设想,来梳理这两个概念以及这两个概念所表现出来的国家制度设计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潘保兴  王宇 《世纪桥》2010,(23):4-5
当代中国社会的激烈转型必然带来社会伦理认同的转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这场伦理认同的转型过程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为其提供了观念基础和价值评判标准。行政伦理和生活伦理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两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处置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性质的存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两者是互为联系、相互作用的,不仅需要共同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而且在人本位的实践中可以有效解决各自面临的难题。政府部门只有恪尽职守、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充分实践"以人为本",才能促成两者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陈晋在11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了。其二,人民需要的层  相似文献   

11.
交换正义是交换活动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交换正义,必须以契约正义为前提与基础,以建立自由与公正的市场秩序为条件,以政府适度干预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和权力主体对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是社会和谐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权力主体具有良好的行政伦理修养,并充分发挥行政伦理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才能使社会生活诸要素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社会科学》日前刊登姜国凡的署名文章指出,承继现代文明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方式,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的意义上重新诠释社会正义的现代性意义.现代社会正义不仅具有以往社会正义的利益平等原则,更加入了生态的原则,体现为一种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内涵的现代社会正义伦理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的照应下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实践意义.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形态形式的进步,更加是社会形态实质的丰富.生态正义将人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纳入社会正义的构建之中,表达了生态转向意义上的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富有时代精神.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的转向实质:以生态的转向囊括人的转向,以生态正义的有效植入扩充现代社会正义的应有内涵,以生态的发展观取代以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观,表达了生态伦理视野下的价值观的深层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超 《新视野》2005,3(2):60-62
宗教伦理是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的产物,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而构建的伦理道德体系.面对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宗教伦理以其神圣性和世俗性的方式作出了独特的应对,从而为全球伦理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因此在全球伦理视域下考察宗教伦理的现代价值,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而且对人类世界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完善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什么是正义,虽然每个人都试图回答它,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回答。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其人治的伦理基础,它与现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正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其人性观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性存在着等级上的差异,这种人性等级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等级制度。这又使得柏拉图的正义观与现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司法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程序正义理论的提出程序正义,又称形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这源于一则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该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形式的公正是司法形式主义的,而一、程序正义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论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珍 《求实》2007,40(5):53-58
“道德滑坡”和“法律纸面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及其症结,而解决这一难题及其症结的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确立,因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并获得意识形态性,不仅是新时期伦理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也是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人工智能歧视、主体自由失落和人文精神衰退等现代性困境。为此,必须从法律实用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增强主动性,重视前瞻性"未来法"的建设。传统的"个体正义"在这一时代面临挑战,人的"类本质"和人工智能的"类特性"催生出"类正义",助力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实现法律正义的正当分配迫切需要重拾正义的平等、互惠和理性等内在本质,保持开放包容心态,尊重正义观的多样性,以破解现代性难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和谐。这四重伦理关系是反映当代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凸现的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进而亟需调节的、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关系。男女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伦理关系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协调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诸伦理关系,不仅能够促进男女平等伦理关系的协调,而且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推动妇女运动新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从思想上消除不利于妇女地位提高的各种障碍,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全面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一种奠基于一定的价值共识基础上的社会协调过程,它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原则做基础,而这种伦理原则需要相应的以价值合理性为基础的伦理文化来维系和支撑.中外思想家对主体间伦理进行了多种价值合理性的证明,为主体间的伦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但都没有为这种伦理文化找到真实的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性变革,以崭新的思维方式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文化找到了真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