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著作权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屡见不鲜。为加强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2020年《著作权法》和2020年《刑法》依据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变化,对法律条文作了多处修改:2020年《著作权法》通过定义作品和完善作品种类、调整广播权的适用范围与规定惩罚性赔偿等方式对网络著作权加强保护;同时,将行政处罚扩展为行政检查、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加大网络著作权保护力度。2020年《刑法》也对与网络著作权密切相关的侵犯著作权罪进行了完善,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2020年《著作权法》中的民事维权、行政执法与2020年《刑法》中的刑事制裁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网络著作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9)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著作权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而私人自治是构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并使其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必备要素,也是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内在属性。我国目前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解除该制度之下的各方主体实现私人自治的障碍,使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作品的权利人和使用人的自治地位均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廖艳  张泽 《求实》2009,(Z2)
引言 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状况、面临的新问题、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形态等各种问题的论述,提出相应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以解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而期待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不断完善,达到规范网络秩序,保证计算机网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唯实》2016,(5):36-3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终端的全球性使得著作权侵权后果易蔓延且查证困难,这些特性导致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更易受到侵害,因而著作权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越发显著。据此,我国学界有观点认为应当扩张现行刑法保护著作权的边界,包括取消侵犯著作权罪的"营利目的"主观要件,以及将著作权人保护作品的自救手段即技术保护措施纳入刑法保护范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著作权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顺应这种数字环境的挑战,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解决了诸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生效施行,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确立。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不仅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而且还享有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许可权、获酬权、注释权等多项财产权。这些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依法就自己对某一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中的某项权能,或某几项权能许可他入使用。这种许可通常由著作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加以实现的。被许可入在签订此合同后,依合同台法地取得了对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权。就…  相似文献   

7.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的著作权为基础,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无国界性,致使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屡屡发生,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复制行为、超链行为、网上浏览等都给网络著作权人构成一定的侵害。保护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并及时解释和修正;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尽可能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数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为了迎接数字技术的挑战 ,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解决了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 ,文章为此提出了数字图书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普及率不断攀升,其快速、便捷、不受地域限制等多方面的优势,也使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社会生活及法律领域带来了巨大及深远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也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使传统的作品存在及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著作权制度所构建的利益平衡在网络环境下被打破,给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以期对网络著作权进行良好规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的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保护网络著作权的需要。据此,文章对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及合理使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达到网络环境下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新的利益平衡,使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的著作权转让姜振颖著作权转让是著作权贸易的方式之一,我国著作权法既未明文规定允许著作权转让,也未明文规定禁止著作权转让。围绕我国著作权法是否允许著作权转让及我国应否实行著作权转让制度,本文拟以探究。一、著作权转让概述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又称...  相似文献   

11.
盗版行为侵蚀了版权制度,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近年来,盗版行为之所以猖獗,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国传统文化心态影响下人们的版权意识不强;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盗版行为的主要动力;不健全的行政体制为盗版提供了温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使盗版有机可乘等。因此,依法反盗版行为,必须增强反盗版意识,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不断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法制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和顺应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行政权被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推动政府法制监督应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冷暴力属于精神暴力,它是与身体暴力、性暴力并存的家庭暴力形式。目前,我国在防治家庭冷暴力方面存在如立法缺失、司法界定难、追究法律责任难等诸多困境。因此,应尽快出台《家庭暴力防治法》,明确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扩大证据形式,赋予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立法,进而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层公民的道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必须对依法治国辩证地理解和把握,一方面,要注意理解国家宏观法制建设中法律和纪律的统一;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要注意法律和纪律的区别。通过加快各种纪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强纪律教育和纪律监督,实现纪律与道德两种行为规范的优势互补,促进道德建设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纪律和道德互相促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研发人员和一般员工相比,有很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具有复杂性。所以要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独特的激励机制,包括建立基于能力的高薪激励机制、建立基于职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多职业通道、采取综合型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式、实行多样化的情感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法官应该能动司法,追求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以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实现司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能动司法有利于提升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度和实现法律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在实践中,应推崇走下"神台"的法官——倡导亲民式审判;了解道德习惯——探寻民意和司法判决的平衡;注重合理引导——恰当地行使释明权;打开判决过程中的"暗箱"——对判决理由据理说明,进而不断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结案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法院通过协调促使当事人“合意和解”,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使案件“案结事了”的做法近年来被广为推崇。然而,由于协调和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使得该结案方式的合法性难以确认,也不利于保障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实践中,应将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结案方式以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如制作格式化诉讼协调和解的法律文书、限定“协调和解裁定书”的适用范围、确立瑕疵和解协议的救济途径等,真正发挥协调机制对行政审判职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失误主要表现为长官意志型、经验型、官僚低效型、急功近利型四种类型。导致行政决策失误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决策体制高度集权、相对封闭,有些领导者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缺乏运用现代决策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行政决策失误,应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组建高效的决策干部队伍,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快吸收现代科学成果,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