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持续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大力提升社会建设的水平,大力提高社会改革的力度。社会管理的难易与社会建设的强弱息息相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未来需要在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中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两个基本点,提出了社会建设领域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内蒙古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加快健全新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努力促进社会建设的大发展,保障我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明晰的逻辑思路:在根本原则上主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社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是其现实依据,"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其主要任务,建设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其推进力量。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聚焦政权"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主线、出发点、主题、演进方向以及主体上形成了系统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5.
黄坤明 《求是》2012,(1):49-51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杭州市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坚持以加强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以提升社会文明为目标的"三位一体"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着力形成具有杭州地域特色的社会建设和  相似文献   

6.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变革的加剧与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使贵州省面临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宋贵伦 《前线》2013,(1):9-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一个“重要保证”、两个“必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密切结合首都实际,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童星 《唯实》2013,(12):61-6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其中,社会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二者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狠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后来其顺序改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市实现富民强市,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救助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其中问题也有很多.今后应当通过完善救助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设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网络等途径,扎实有力地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宋贵伦 《前线》2023,(1):18-21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我国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完善“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应是"双轮驱动",即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步推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目的,创新社会管理是手段,创新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2,(3):34-34
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滨海新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今年,新区将启动实施第三个20项民心工程,建设120个社会事业项目,努力建设“宜居滨海”。  相似文献   

14.
王霄飞 《新长征》2013,(1):40-4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科学发展,再一次郑重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提到全党的面前,进一步明确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不断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列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之中,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朱有志  贺培育  黄海 《求是》2012,(10):54-5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发展成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顺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做出的新的政策调整和战略选择。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社会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秩序和稳固社会结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建设路径和发展基础,是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卓 《实践》2013,(5):31-32
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经验,立足本土实际,逐步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格局。新加坡政府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充分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以及实现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总体判断.可以概括为经济形势很好、政治基本稳定、文化繁而未荣、社会矛盾凸显四个方面.第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这一概念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入认识,笔者认为当前是以经济建设中心,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第三,就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而言,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本文提出社会建设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从改善民生事业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合理、开放、包容、稳定的社会结构;随着社会建设不断推进,逐渐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