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特别是基本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38年他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的论断,进而认为苏联人民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社会无矛盾的观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渐盛行起来,以致占据统治地位。这种观点既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又  相似文献   

2.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虽然使生产关系从总体上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3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政治上和道义上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页)“这…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任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的确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生产力要继续发展却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阻力。首先是生产关系里面有一些东西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刚刚由社会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由阶级斗争转向自然界斗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1957年发表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规定为社会基本矛盾,并且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问题关于生产力发展原动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生产关系变革论。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生产力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例如捷克著名经济学家奥塔·银克曾认为“一定社会组织中只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苏联哲学家康土坦丁诺夫认为:“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三个代表”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衡量某种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进步与否的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根本观点。可是,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是对中国建国四十多年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都贯穿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恩格斯曾断言:“所谓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有两大发展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不过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对矛盾集中地具体地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就是遵循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性和党的先进性首先应当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就是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一、始终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是党性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在“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从根本上揭示了我们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理由是:两个基本矛盾的概括不见于马恩列斯经典著作;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正视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前提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也将始终贯彻整个人类社会。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1851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表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勾画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骨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