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标识,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革命范式和使命转换中不断调试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方向,持续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从艰辛探索、曲折前进走向完善发展、全面加强,为新时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多维度的经验启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相结合中确保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方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激活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源泉,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同向发力中提供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保障,在教育培训与正风肃纪相统一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沉淀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融合,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思想文化形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精神指向.蕴涵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主体精神,其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形态,在促进党的政治文化生成上具有重大政治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政治信仰、态度以及为维持该政治体系的结构所体现的共同行为模式和制度规范.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政治文化功能与作用的强化,而且其本质上也构成了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党政治实践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中不断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进的生成根基,问题驱动与自我革命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进的动力机制,党内集中教育与制度化建设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进的深入路径。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既是深刻认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脉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科学构建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李真珍  钱昌照 《学习月刊》2012,(10):115-116
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基础上.以杰出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的时代特征.先后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思想.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础教育历来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延安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公认的政治文化符号。党内政治文化"延安形态"的形成离不开建党时期最初形态奠定的宝贵基础,离不开思想建党原则提供的基本路径,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更离不开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塑造。"延安形态"的稳定性、特殊性,在于它独特的内容、风格、气派,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方向,以高度纪律自觉为内核,以"三大作风"为精髓,以巩固领导核心为标志。"延安形态"并非完美无缺,但仍是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历史教材。延安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启示我们: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抓住强化"四个意识"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主导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兵团政治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融合创新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现行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五个认同"思想高度契合。从多维度去明晰兵团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认知其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是实现兵团政治文化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通过理论、历史、制度、认同四个维度来分析兵团政治文化,对于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民教育经历了"价值传承""战时公民"和"主动公民"教育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相互建构并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的传播,以及公民对政治体系与政治权力的认同。美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趋同于政治文化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构建以公民意识为中心的学校公民教育目标体系,探索以"课程思政"为突破点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动型公民教育和营造公民教育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2.
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在理论创新发展中提出一系列文化育人的新思想新理念。教育系统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不断涌现。新时代文化育人在理论蕴涵、基本形式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达机制等方面呈现出新内容,从理论层面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对新形势下文化育人工作进行理论考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内涵: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夯实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基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发展进程不断走向科学化与民主化,党内政治文化经历了初步形成、制度文化转型、制度化发展的阶段。制度化是现代政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制度运行机制。就此而言,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逻辑需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协同,其构建路径是通过培育更优良的政党价值观彰显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内核、构建更科学严密的制度规范体系丰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落实更科学严实的制度运行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在制度化的进程中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层次基础工程着手,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文化高度,运用治本之策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对党建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集中从生成机理、基本内涵、历史经验、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取得了系列理论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存在着概念界定尚未科学化,未能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历史经验总结不足,缺乏对发展脉络整体性认知;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难以形成明晰的研究导向等问题。因此,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研究要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框架中,要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要突出理论研究的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到1986年中共中央相关文件的出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代替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以更加符合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道德、民主与法制等内容为主体,重新规划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从宣扬革命时期形成的军事共产主义作风,到更贴近实践、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的文化建设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红  董一冰 《世纪桥》2013,(13):5-6,17
刘少奇在汲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廉政建设思想体系。刘少奇的廉政思想作为毛泽东廉政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和补充,极大地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权和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刘少奇廉政思想的深入挖掘和研究,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洋务运动前后的物质层面的变革,戊戌变法后制度层面的变革,到五四运动时期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但终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把社会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变革密切联系起来,在探索独立、民主、进步的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并逐渐把握了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在促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一系列关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不仅在当时,且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曼  韩锦伟 《世纪桥》2023,(3):69-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岚 《理论学刊》2005,2(11):113-116
官本位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的集中体现:农耕社会对权威的服从是官本位思想滋生繁衍的社会生活基础;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进一步固化了社会尊卑等级关系;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为官本位思想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和制度上的保障;官僚阶层对社会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和控制,形成了凭借官职等级控制、支配社会资源的利益驱动和价值导向;科举制度把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引导到追求功名利禄上来;中国传统文化对礼治的尊崇为官本位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