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正>老一辈献身三线建设,新一代发扬三线精神。中航人凭着自己的坚守与创新,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续写着美丽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数百万中国工业精英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入谷进洞,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史。50年弹指一挥间,大多数建设者都已年过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但在他们心中,"三线"这个词依然光鲜如昨,可触可感。因为,他们当年满怀壮志豪情,在荒山与乱石中谱写"喝稻田水,住干打垒"的感人故事。因为,他们连续几代扎根贵州,完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相似文献   

2.
<正>50年前,有一场建设波澜壮阔,奠定基础、助推发展,为当时的贵州带来难得的机遇。50年后,有一种精神依然延续,铸就丰碑、感召后人,为今天的贵州注入强大的动力。三线建设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豪气峥嵘——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完全当得起这样的形容。所谓"三线",是指由我国沿海沿边地区向内地划分的三条线:一线地区是指沿海沿边地区,三线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湖南、湖  相似文献   

3.
正何为"三线子弟",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局势紧张,本着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未雨绸缪,毛泽东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提出了建设军工大三线。"好人好马上三线",于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一时都汇集到大西南的深山峻岭中建设军工企业,成为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在三线建设中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一代人。当时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的子女则被称为"三线子弟",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备战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在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西北内陆省份开展经济建设,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在十余年的国防、工业等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披肝沥胆、战天斗地,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础。三线地区条件艰苦,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三线建设者们完全靠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三线建设,是我国从备战出发,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大后方建设,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政治家、军事家透彻洞见国际形势,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斗争历史经验,充分发挥西部山区优势而进行的伟大战略设计和特大工程举措,汇集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辛劳,其累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凝化成为弥足珍贵的"三线文化"。贵州的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78年基本结束,历时15年,其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时间之长、行动之快、动员之广、成效之巨,在贵州发展史上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贵州:近期上映的《闯入者》依然选择了"大三线"命题,这是你第三部关于三线建设的作品,为什么如此执着?王小帅:创作离不开创作人的经历,以及他自身的成长背景和环境。我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贵州的三线地区生活,对三线建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我做的十来个片子里,其中有三部是三线的题材。当代贵州:你觉得三线建设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王小帅:一部电影不能从评价整个三线建设的角度去做,我的视角是其中的人物与情感。在那个时期,国家  相似文献   

7.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改革,六盘水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六盘水,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江南煤都"。今天的六盘水,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中国凉都"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相似文献   

8.
<正>再次来到东区大渡口街已是多年后。凝视着曾见证三线建设的历史风云、几代攀枝花人购物消费的中心商业区,黄明安思绪万千。在近期的旧城改造中,大渡口街迎来了以"渡口记忆"为主题的改造升级,其中,黄明安等三线建设者熟悉的老邮局,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作为攀枝花第一个电报电话机构,三线建设者对家的思念从这里启航。从邮局出发,一封封家书把冰冷的钢城捂热,  相似文献   

9.
<正>1964—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艰苦创业的光辉篇章,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出台实施55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  相似文献   

10.
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三线人"吹响的三线建设号角,这是"三线人"建设贵州的铁血誓言。自此,一场持续了15年时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建设拉开了序幕。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贵州和四川被确定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贫困的贵州,进  相似文献   

11.
陈立旭 《探索》2003,5(6):9-13
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他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路是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为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物质、精神、经验三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六枝特区是古夜郎腹地,是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能源工矿区。六枝特区夜郎文化神秘古朴,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间民族文化打造文化产业,使"文化+"多点开花,长足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腾飞,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初显。在首届多彩贵州文博会上,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市委副书记魏雄军到六枝馆参观,对六枝特区文化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1965年,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在贵州全面展开。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10万建设大军奔赴贵州高原,在贵州大地播下工业文明的种子,成为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建起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军用电子业三大科研生产基地,夯实了贵州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基石。011航空基地、061航天基地、083电子工业基地——几  相似文献   

14.
书荐     
正作者:六盘水市地方志编委会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六盘水三线建设志》摘录:"三线建设"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进行的。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对贵州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段创业史、建设史、发展史需要有翔实、真实的记录,并传之后世,以资政、存史、育人。  相似文献   

15.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16.
正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关于三线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这样的论述:"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美国对越南北方侵略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  相似文献   

17.
夏飞 《党的建设》2009,(11):59-60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  相似文献   

18.
郑婕 《世纪桥》2010,(12):4-9
<正>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制定实施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建设。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三线建设的决策者之一,对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惠舰 《前线》2014,(2):125-126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为人熟知、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但首都北京开展的小三线建设却鲜为人知。所谓“三线”,是按照中国地理区域的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后方地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北京小三线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快速建设阶段;60年代末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属于稳步推进和局部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80年代中期是全面调整和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贵飞山鹰外贸机翱翔蓝天,飞出国门;风雷公司生产的氧舱系列产品抢占全国市场,独领风骚;黎阳国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远销欧美,深受欢迎……在安顺,一个个三线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活力,以"三线精神"再创新辉煌,构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牢固基石。三线建设,这是一段燃情的岁月。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基地管理机关及其下属主体工厂布局在安顺,涵盖飞机和发动机主机研制生产企业及其零部件配套和专业化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