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架子     
正一个人在高位上久了,就会有架子。我得,好像是某大的一次校,某台著名主持人去了。他青春的身影在舞台上出,下面的生高了,狂呼他的名字。他却突然不高了,色沉地看着台下。生很快他的呼有,而喊他老,他笑了。我在机前看到一幕,很不解,生直接喊他的名字,多么切,他怎么就不高了呢?又一次,我看到某个官直接喊他名字的人面目狰、出怒,我才明白,一个人在某个高位上久了,就有架子。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4,(1):35-35
1931年6月中旬,大上海曝出一桩官场丑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年已46岁,娶有一妻二妾,却又利用权势软硬兼施,娶本校应届毕业女生保志宁为第三妾,除了付给其10万元嫁妆费外,还耗资50万元在愚园路造了一幢豪华婚房。对此,著名报人邹韬奋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上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抨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7,(1):77-77
【段子】●我一同学大学刚毕业,她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他问他爸,我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要个小的。他爸说,这就跟你玩游戏一样,大号练废了,肯定要来个小号耍耍。●自从老婆把洗洁精当油炒菜以后,我就不让她进厨房了。现在的我围着围裙站在热火朝天的炉头边思考:似乎哪里不对。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的原配是毛福美,在上海滩混世界时他还纳过一妾,姓姚名冶诚,再后来又与陈洁如正式结婚,后为娶宋美龄而将其离弃。  相似文献   

5.
忆董老     
张颖 《红岩春秋》2006,(4):36-38
七十年对人生来说不算短暂,有些人和事回想起来却那样清晰、历历在眼前。董必武同志——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董老,论年龄他几乎是我的祖父辈了,但我们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融洽、那样亲切,那个年代没有代沟啊!1939年5月份,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王明、博古、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从延安去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他们带领了一群年轻人,从延安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我是其中的一员,时年17岁的丫头片子,虽然当时我已经去延安学习了一年多,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领导人,当年延安很受尊敬的老革命“四老”——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我一个也未曾见过面,这次机缘巧合,能随林、董二老同车去重庆,真是惊喜万分。从延安出发时共有三大卡车的人,挤得满满的,而我却一个都不认识,车停第一站时,我才看见二老从司机驾驶室下来。我十分惊奇;这么大岁数了还和我们一起坐卡车,一路颠簸,据说要走十来天哩。但见他们精神健旺,谈笑风生。我们才听说这就是董老和林老,一路上他们经常和我们这批年青人说说笑笑,特别是问到我们的家庭和到延安后的情况,并记住我们的名字,董老特别对我说,不要叫她小广东了,因为你要长大的,那就不好改正了,就叫名字吧,老人家就真记住我...  相似文献   

6.
1900年,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由于蔡元培学问高,社会地位又显赫,说媒者接踵而来. 蔡元培提出了择偶的五个条件.第一,女子须不缠足者;第二,须识字者;第三,男子不娶妾;第四,男死后,女可再嫁;第五,夫妇如不合,可离婚.这几条在当时的情况下,条条"离经叛道",媒人们听后,无不悻悻离去.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8,(10)
刚走进村口,就碰到了张大爷。他拉着我的手,执意要我去看看他家的新房子。我从没有见过他有过这么好的心情,脸上的笑容就像阳光般的灿烂。看到他那个兴奋的样子,我跟着他一同前往。不一会,就到了他  相似文献   

8.
正很久很久以前,吴生任江浙一带某县县令。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当地百姓爱戴。邻县县令由才是吴生的发小。他欺上瞒下,鱼肉百姓,当地百姓都敢怒不敢言。一次,由才见到吴生,以嘲讽的口吻说:"你是县太爷,我也是县太爷,咱俩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看看我,穿金戴银,绫罗绸缎,家有良  相似文献   

9.
半间偏房     
“一一”节,三哥娶儿媳妇,请我们去吃喜酒.当时妻子回答不去。三哥赶到县城亲自来请,妻仍然不去。三哥急了。问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我赶紧打圆场说:“哪会有呢,主要她这几天身体不适。你家里忙,先回去吧,我们明天就赶到。”其实妻子不愿回老家真的不是对三哥有意见.而是有一件事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刘杰的小屋临街。邻居们将房子租给商贩开店,像花花绿绿的膏药一样贴在繁华的街边,只有刘杰的小屋依然固守着平常人家的门窗。刘杰不是什么大人物,在图书馆做工作人员,戴一副旧式的宽边眼镜,严肃的脸上透着某种气质。然而正是这么个普通人,却有一副古道热肠。我认识他,是在图书馆借书。那一次,我去图书馆查一份内部文献,上楼下楼,一路遇到那么多冷面孔,累得一身热汗,休得不想再去奔忙。这时中午休息的刘杰,不知怎么就走过来问我什么事,一肚子委屈就这么发泄出来,起初以为他也是读者,直到他亲自带我上上下下忙着办手续,我才…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4,(7):82-82
正笑话升迁速度孙悟空找到玉帝大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附耳说道:"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到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啊,到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12.
1920年,毛泽东为了送新民学会的部分会员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较大数目的银款。他赶到上海请湖南名流章士钊帮忙。章士钊自己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他就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最后筹集了两万块银元。就是因为有了这笔款,蔡和森、李富春等人才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13.
1900年,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由于蔡元培学问高,社会地位又显赫,说媒者接踵而来。   蔡元培提出了择偶的五个条件。第一,女子须不缠足者;第二,须识字者;第三,男子不娶妾;第四,男死后,女可再嫁;第五,夫妇如不合,可离婚。这几条在当时的情况下,条条“离经叛道”,媒人们听后,无不悻悻离去。   但是,不管媒人们怎样看,外界人怎样非议,蔡元培毅然按自己的主张行事。过了一年,他访得江西黄世振女士,她不缠足,识字、善书画,蔡元培对他很满意,于是就顺利地定了亲。   蔡元培的婚礼,也是别开生面的。 …  相似文献   

14.
我的工作可能跟大家不一样了,从体力变成脑力,后来发现越来越辛苦,但是没办法,谁让我是做这份工作的.如果能换,我一定跟你换.我们原来的OTO吴迥(雅虎搜索引擎就是他写的)讲过一句话,他说时间真宝贵,我愿意出一百万美元买一年时间.我说瞎扯,我恨不得卖你两年时间.我那时候真的这么想,但现在觉得时间太宝贵了.现在才觉得很多东西,你想要的、你最后拿到的不是你要的,中间的过程才是你要的.这要等你到一定年龄,才会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二舅的心事     
一天,表弟打来电话:“我爸退休后在家里呆不住去公园找了个保洁的活.这两天我觉得他情绪不太好,平时下班后就去跟几个老哥们儿侃大山,这几天也不去了.问他咋地了,他也不说.不知道他有啥愁事儿.”  相似文献   

16.
五、权欲熏心的利己主义者 杨锦生极为看重面子和名利。他会当着下属的面,大言不惭地吹嘘省领导亲来参加环保会,是靠他的面子请来的。他要给人留下这么一个印象:我杨锦生关系广、本事大、有靠山,环保局的工作少了我天就会塌下来。杨锦生一方面逢人不上税地自吹自擂,一方面有的放矢地大诉“冤情’”。有一年省里召开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会,省长亲自指定由局长杨明奕宣讲方案。事后杨锦生却满口雌黄放风说:杨明奕所讲方案是他带队调研花半个月时间写出来的,是得到了书记、省长肯定的,却被杨明奕占为己有,杨明奕真是霸道。 杨锦生确曾带队就闽江流域整治作过调研,可  相似文献   

17.
于成龙,字北溟,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5岁的读书人于成龙奉命到广西罗城县(今广西仫佬族自治县)去任县令。当时社会上流传广西蛮烟瘴雨,北方人到那里不服水土,去者十有八九难以生返,于是许多亲友邻居都劝他别去。可于成龙却不这么想,他变卖部分家产,凑足路费就启程了。途中,他遇到了年  相似文献   

18.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9.
说“假话”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宰相叫邹忌,是个美男子。他听说城北的徐公也是一个美男子,就问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美?妻子、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徐公来到他家里,他私下进行比较,自惭貌不如徐公,为什么那几个人都说了假话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邹忌恍然大悟,说假话的后面隐藏和盘算着各自别有用心的“小九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求于我也。”其实,假话或被当作敲门砖,或当作护身符,或当作离间器,源远流长。所以有人推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卑劣信条,假话一道,…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他常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象人民一样的生活。”他平时就对裙带风深恶痛绝,经常告诫子女亲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卷到这种歪风中去。1959年,他儿子张虹生报考大学时,曾要求父亲打招呼,张闻天不仅不同意,反而批评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1962年张虹生大学毕业时,张闻天即鼓励儿子去新疆建设兵团。张虹生一去就是15年,在那里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党中央恢复了张闻天的工资级别,并补发他以前被扣的工资。当他儿子从新疆到广东肇庆来看望他和刘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