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侯敏 《实践》2008,(5):51-5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诸如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民间传统知识等等以及民间约定俗成的"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17):66-66
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具有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等特点,它们是源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或健身方法,民族特点突出,内容健康,能充分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0):4-5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美术源于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受到当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农耕文明在艺术文化上的反映,刻画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信仰世界。如果说人类的生产生活始于制造工具,那么人类的精神生活就始于有意识的绘画与舞蹈。  相似文献   

7.
文丰安 《探索》2023,(4):151-16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方面,这是共同富裕整体性概念中的多维表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为坐标,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及理想追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中汲取智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探寻理论之源,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艰辛探索不断追求理论创新。从“国家—社会—群众”的框架来看,现阶段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面临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性不强、人民美好物质需要与社会精神供给不对称、群众理论认知与可行能力匹配度低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同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和文化产品创新;传承文化底蕴,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我国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其范围则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文化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即政治文化本身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道德生活和伦理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文化弥散在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之中。社会通过一定的文化机制和一定的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主体文化沉淀作用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的展开便是政治生活的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精神有着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等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引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化民生,就是文化生活领域的人民生计,就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表明我们党把文化民生作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的,作为与社会领域的民生问题同等重要的课题,体现了我们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决心。在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3.
王庆嘉 《唯实》2014,(9):68-70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2,(31):59
"文化低保"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提出的。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具体来说,文化低保是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整合优势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17):58-58
如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座传统村落各有其特色,留存和传承也没有保险模式可循,要找到保护和开发的最佳平衡点,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其实,目前已经发现和仍在不断发现的传统村落历经沧桑能留存至今,除了环境、交通等客观条件使得它们幸免于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与当地村民的生活起居和精神生活仍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状态,文化自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又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体现为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来建设文化、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成果、保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体现为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得文化建设的素材、以人民为文化建设成绩的评判者。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宁夏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包装旅游,增加旅游的知名度是必走的路线.在挖掘、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过程中,为了保障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回族群体对所有的文化资源的财产权益,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文新 《新长征》2008,(4):11-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其在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从社会主义文化关怀的角度表达了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8,(23):50-52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1997年,石嘴山市在全区率先举办了广场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