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乌兰牧骑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60多年来,活跃在全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为促进农牧区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8,(11)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肯定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的同时,对乌兰牧骑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令全区2500多万各族草原儿女欢欣鼓舞的大事,是全区文化事业和乌兰牧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我们继承发展乌兰牧骑事业指明了前进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12)
<正>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  相似文献   

5.
《求是》1994,(10)
内蒙古乌兰牧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全心全意为农牧民群众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被誉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支“草原文化轻骑队”紧紧追随时代的发展,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始终不渝地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开拓前进,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使乌兰牧骑的精神历久弥新。乌兰牧骑事业的不断发展,乌兰牧骑旗帜依然保持鲜红,证明了《讲话》所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7,(12)
正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从1957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建立自治区第一支  相似文献   

7.
卫平 《实践》2005,(7):45
乌兰牧骑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 以来,已成为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 纽带和社会主义文化及文艺团队的 一面旗帜。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党的文 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长期深 入基层为群众演出、服务,以自身队 伍短少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 型多样等特点和特有的适应性、优越 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顺应了农村牧 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艺 术工作的特殊规律,丰富了基层文化 生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由创建初期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60年来,他们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36万余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8,(12)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12)
正各盟市委,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近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报告了乌兰牧骑60年来的成长与进步情况。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作出了重要指示,勉励大家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收到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家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11月21日,总书记给队员们亲切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穿过大风雪/走过大草原/我的勒勒车来到你面前……"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建立。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11)
正"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组建了第一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一直活跃在草原上的牧民中间,他们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在为牧民们提供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牧区,深受牧民的喜爱。这61年来,乌兰牧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常年扎根草原,坚持为农牧民服务。"在今年10月1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第一支  相似文献   

13.
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锡林郭 勒盟的苏尼特右旗。35年来,乌兰 牧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发展到46 支。并以其全心全意为农牧民群众 服务的奉献精神,艺术上浓郁的民 族和地区特色及独有的队伍建设方 式饮誉艺坛;在新中国的文化艺术 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7年夏,自治区文化局从牧 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要求出发,在 原有旗县文化馆的基础上,建立了 一支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 装备轻便、行动灵活的流动文化工 作队。1963年底,内蒙古已经有了30支乌兰牧骑,大多数牧业旗都建立了乌兰牧骑。1964年12月,乌兰牧骑这朵“民族文艺之花”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2)
正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5.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独有的综合文化服务队,其用文艺作品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科学知识,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乌兰牧骑队员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扎根生活沃土、引领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文艺传承创新的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新时代,学习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对党的事业的高度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9,(11)
<正>时过境迁,乌兰牧骑下乡的交通工具由马车变成了汽车,他们手中的乐器不再简陋,从草原走向了世界舞台。但是,乌兰牧骑人的初心没有变,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向没有变。现在,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成为队员们努力的方向。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温都尔庙成立。苏尼特右旗举全旗之力支持这棵破土而出的文艺新苗,为他们配备了1辆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12)
正一、深入领会、深切感悟、深化落实,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是全区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所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12)
正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多年来,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60多年来,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他们与时俱进,不改初心,为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春风几度,马蹄更急。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8,(12)
正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新时代,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内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民族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等深深融入农牧民心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为了改变农牧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政治上当家做主的农牧民实现在文化上的翻身解放,改善和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在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为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