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6,(20):10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3.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在基本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斗争策略和发展策略方面则有所区别。"朱德毛泽东式"和"方志敏式",同属于固定区域公开割据形式。"朱德毛泽东式"是靠正规的人民军队做骨干创造的。"方志敏式"是依靠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创建正式红军来巩固革命根据地,它的发展主要是靠组织地方的武装起义。"李文林式"是采取游击秘密割据形式,它是小规模游击战争和小块游击根据地时期使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和解决了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除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和红军的强烈要求、与会同志的积极努力以外,也是与毛泽东卓越的政治远见、政治智慧和实事求是精神分不开的。首先,毛泽东鉴于当时在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5.
1931年5月31日夜,在建宁城北溪口天主教堂内,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掏出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小马灯,从此这小马灯的星星之火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如今,这盏小马灯作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建宁县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内。当年,在这盏小马灯的照耀下,毛泽东向红军发出了三封指示信,作出了"诱敌深入"、"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在这盏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汇》2008,(5):F0002-F000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井冈山茨坪红军路,是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斗争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围剿",打土豪筹款项就成为维持工农红军日常开支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1927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总结红军攻打茶陵县城的战斗经验时,就为红军提出了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等三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进行地缘性战略转移,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东南移至西北,其过程充满艰巨性和曲折性,显示出红军惊人的智慧,体现了丰富的策略性。红军战略转移的最终定位是北上抗日,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罗易受共产国际委派未华指导中国革命仅3个月时间,就在中共五大上就中国革命的前途、动力、阶级基础、革命策略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虽然在当时未引起中国共产党的普遍重视,但罗易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却是独有建树的,这些见解与毛泽东后来阐发的新民主主义论颇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刘晖 《党史文苑》2006,1(11):4-6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进行地缘性战略转移,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东南移至西北,其过程充满艰巨性和曲折性,显示出红军惊人的智慧,体现了丰富的策略性.红军战略转移的最终定位是北上抗日,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连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原定的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长廊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途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即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从而使六盘山扬名海内外。六盘山巍巍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它成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红军由南向北进行了大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判断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经过艰苦的牺牲奋斗,将为求生存被动进行的转移,转变为以抗日救亡为中心内容的主动进攻,并胜利地实现了革命中心的北移。而陕甘革命根据地则成为各路红军这次胜利转移的最终落脚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并最终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这一过程中,由陕甘根据地扩大而成的陕甘宁根据地成为了发动新的革命高潮——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策源地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雷国珍  祁雪春 《湘潮》2015,(7):31-35
毛泽东对湘南情有独钟。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到湘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他到湘南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八七会议后,他出任湘南特委书记。在领导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出向湘南发展。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率领红军转战湘南,大片湘南土地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湘南这块红色土地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引导了许多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泪洒长征路汤胜利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不轻易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中,他情不自禁数度洒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1934年底,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在大多数同志的有力支持下,力挽狂澜。仅存的主力红军,按毛泽东的意见,避实击...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革命必须衔接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对"革命必须衔接理论"的选择,意味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这种结局,无论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还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仕雄 《世纪桥》2010,(23):27-28
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一个曲折的蕴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起了关键的决定作用。毛泽东虽然受到排挤,但他并没有停息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脚步。他一方面忍辱负重,冷静思考,避其锋芒,保存自己;另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通过与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交换意见",揭露"左"倾路线的错误,提高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认识,在"左"倾错误已充分暴露的时候,抓住机会,勇敢地站出来,强烈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把"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赶"下台,从而使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相似文献   

18.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  相似文献   

19.
又上井冈     
赵斌 《党史文苑》2007,(5):55-56
井冈山是令人神往的。不仅仅因为是著名的革命圣地。那里还有壮丽的自然山川。又红又绿的井冈山,以数量众多的红色景观。以色彩斑斓的自然美景。以走不完的红军路。听不完的红军故事,吸引着人们前往参观学习。去年7月。我们一到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就策划上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洗礼的事宜。在文杰、秀奇、字慕等学兄的组织策划下,我们一行13人乘车沿着毛泽东曾经走过的路,又一次登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11,(6):30-30
在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烈士展厅内,有一位烈士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的名字叫段德昌。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水泊洪湖是他革命军事生涯的起点,"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他创作的这首《红军战士纪律歌》至今仍在传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