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3,(18):12-13
5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阳召开。来自海内外约3000名科技精英,近20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贵阳,共话"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首设国际科学大师论坛、首次设立卫星会议、首创标识徽章、创作主题歌《梦想的翅膀》,年会亮点频现。探讨全球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分析中国转型发展、建言贵州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2.
尹锋林 《前线》2014,(1):50-5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是中央在新形势下针对知识产权工作推出的一项重要而创新性的举措。它必然会对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握有治国理政路线图.如何在实施中啃下硬骨头、趟过深水区?需要创新的锐气和智慧. 我们正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在转型中转换新思维、凝聚新动力?需要创新的驱动和引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整体性规划,囊括了科技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系统方案.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落实《意见》的战略部署,努力优化我省的创新环境,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发动起来,真正以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     
《实践》2015,(9)
<正>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他说,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此后,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及五项重大工程,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     
<正>"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杨卫泽 《求是》2012,(24):52-54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南京是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已经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作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晋江主动把握县域发展新形势,先行先试,持续创新和丰富"晋江经验",探索出以"动力转换、路径转移、城市转型、职能转变"为内涵的转型升级之路。创新驱动,政府转变职能。晋江以"动力转换"为核心,全力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2012年开始,晋江出台转型升级三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3)
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实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动力。政治共享发展、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公平建设对发展型、政府主导型、效率偏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构筑制度认同实现共享发展;也能有效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引领经济新常态;还能有效推动社会公平建设。从而能有效应对国家治理模式转型挑战,成为匹配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路径。匹配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路径在于构建一个以法治化保障、包容性增长和民生型社会政策体系支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杨扬 《党建文汇》2006,(4):26-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薛凯等在近期的《半月谈》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发生了深刻变革。“村改居”进程加快、农村出现阶层分化、新兴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农民思想更趋开放、人口流动打破社会固有结构、乡村治理面临突破与转型等等,均对党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使得传统的农村党建出现了诸多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20):11-11
<正>《半月谈》2010年第18期民调活跃:社会民主进步的侧影在中国的民意调查领域,除政府统计部门下属的国家调查队之外,媒体、高校科研机构、外资以及国内民营的民调机构都表现得十分活跃。据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估算,目前各类信息调查企业超过4万家。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Z1):128-129
<正>创新驱动平台是支撑创新驱动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创新驱动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率先现代化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支撑力量,苏州创新驱动平台体系已得到政府重视并列为《苏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的重大建设工程。依据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升级、人才强市等战略部署,必须科学、合理构建各类创新平台,着力于创新平台之间的功能定位和科学布局。  相似文献   

12.
<正>审议通过两份重要文件《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十三五"发展新的目标要求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约9000字,共分9个部分30条。《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湖北政协》2021,(1):22-22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湖北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很重。建议:一、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和创新空间布局。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中非公企业、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王东明作重要讲话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在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市,沈阳人的血脉中流淌着永不言弃、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基因。无论是早期的南京长江  相似文献   

17.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15):9-9
<正>《半月谈》2010年第13期江苏沭阳:网络舆情引发效能革命2009年9月,一名网友在百度"沭阳吧"发了一个名为《蒋书记网络会客厅》的主题帖,发帖人虽不是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但此贴却  相似文献   

18.
<正>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是在我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完全符合我省实际,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四川"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正>丁肇文在2009年12月21日的《北京晚报》上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了2010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将进入8%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但这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内消费增长的推动。《蓝皮书》指出,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5,(12)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明了"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时代特征的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是释放社会创造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实现五大发展理念,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保护作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所在。政策先行引领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助力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制发《黑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