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黔南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转变,以奋发赶超的姿态全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近年来,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即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工程、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完善配套旅游  相似文献   

2.
占智鹏  何广 《当代贵州》2022,(13):56-57
黔南州以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为牵引,巩固提升"九大工程",扎实实施"四大行动",强化筑牢"五大支撑",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建民 《当代贵州》2016,(37):42-43
正黔南州结合旅游资源禀赋,积极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州,借机将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努力将旅游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近年来,黔南州坚持全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着力把旅游业培育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支柱产业。2016年1月至8月,全州实现旅游收入419.97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4.
正黔南州以旅游九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区域综合旅游目的地,促进黔南旅游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南州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旅游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前沿阵地,成为幸福产业和美丽产业。  相似文献   

5.
吴德军 《当代贵州》2016,(28):22-23
正从江县守住两条底线,把民族生态和文化旅游"两个宝贝"变成富民强县的旅游产业,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着力打造中国民族乡村旅游最美县。68.12%的森林覆盖率使从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生态富矿"。从江县守住两条底线,把民族生态和文化旅游"两个宝贝"变成富民强县的旅游产业,突出生态特色和苗侗人文,树立"大旅游、  相似文献   

6.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实施奠定经济基础。旅游开发的"聚湖实心":一是准确定位江西旅游核心品牌亮点并转移开发重点;二是重点打造"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区;三是着力建构"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四是以低碳旅游引领中国旅游新模式;五是提升南昌、九江、共青等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聚湖实心"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打破江西旅游业现有的"空心离散格局",刷新江西旅游品牌的主体形象;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改变江西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全域旅游"正式提出,至今时间虽然不长,但江西省婺源县从2000年开始,就按照"全域旅游"的构想,致力于把全县整体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2001年,"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05年,把"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句旅游宣传口号,上升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全县工作总任务;2008年,进一步提出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地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生态大公  相似文献   

8.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至2019年,黔东南州旅游经济连续4年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接待游客39756万人次,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6.97%,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480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10%。锦绣东南催新景,苗乡侗寨绽新颜。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相似文献   

1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1.
<正>黔南州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新型城镇带、生态旅游带,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建立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努力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黔南州甘溪林场考察时,明确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2.
正福泉市立足建设"黔中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定位,以"旅游九大工程"为主抓手,深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集团化、市场化发展,着力构建"一核发光、多点绽放"旅游新格局。今年十一黄金周,黔南州旅游市场一如既往火热。10月1日至7日,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含洒金谷景区)接待游客26.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福泉旅游崭露头角,成为旅游业界的一匹黑马。为何会有如此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丰富大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激发旅游产业活力。旅游业高速发展,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元旦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97.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6%和32.3%,旅游发展持续呈现"井喷"态势。发展合力空前凝聚、旅游产品供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旅游拉动消费强劲,作为中国的"旅游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是盘县旅游业蓄势待飞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源消耗型产业难以为继,更注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旅游业成为产业转型的新选择。这一年,以"多彩贵州"为核心品牌的贵州旅游业大放异彩,"凉都·六盘水"则立足气候、山地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10月10日,由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兴义开幕,贵州吹响了山地旅游的集结号。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乡村牌,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荔波在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个方向的探索、努力,在贵州具有多种典型示范意义。最近五、六年来,贵州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出现了年均增幅近30%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成为不可撼动的支柱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展示了旅游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契合了国家对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的定位和期待。正是这样的定位和作用,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显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合肥各县角色进行了定位。而城市形象的定位同样非常重要。巢湖市因其优良的生态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将其城市形象定位于"生态宜居之城、旅游度假胜地",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城市,这将有利于合肥市以湖为名片实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建设世界级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生态宜居之城与旅游度假胜地互相关联,要以宜居宜游城市定位去全盘考虑发展战略,打造巢湖健康优美、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罗甸县坚持"四个轮子"一起转,培优树强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新型工业化新路、打造新型城镇化康养之城、催生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支撑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在提升城市规划布局、完善功能分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品位;要做好康养城市旅游规划,进一步丰富罗甸城市业态,推动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养城市。"  相似文献   

19.
狄安臣 《当代贵州》2010,(18):64-64
作为贵州着力打造的西线理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宁应充分发挥资源及区位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全县优先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把镇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相结合的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一廊一心四组团”的旅游发展布局,北辰区着力打造生态公园旅游生态廊道、商务休闲与工业旅游中心、运河文化旅游组团、双青田同风光旅游组团、双街现代农业旅游组团、西堤头户外农趣旅游组团,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天津市都市型主题特色旅游区、京滓城郊休闲旅游基地以及京津冀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