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的“共同体”,对“命运”意蕴的解读,将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阐释、对外传播和全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一词的翻译也在不断调整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进之路”过程中的误读与曲解,部分正是由于中西文化间关于“命运”的不同体会和认识。因此,必须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命运”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论命运     
杨寿堪 《新视野》2004,1(4):62-64
命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问题。命运是人一生中的遭遇,命运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意料性的特点。命运的产生与形成有其深刻的基础,应从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类自身等方面去探究。我们反对做命运的奴隶,主张做命运的主人,这就是要和命运结伴而行,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向命运挑战。  相似文献   

3.
作为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校友,我很早就想用“率真”一词来概括著名女作家方方的生活及其作品,之所以犹豫至今,是因为没有找准很适合于行文的切入点。读完方方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我不再犹豫,决定写“率真的方方”。虽然方方的文笔是冷峻的,思想是深刻的,但其为人与作文的骨子里始终浸透着“率真”的本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有些作家喜欢写当代社会的大场面;有些作家喜欢写自己的经历,写很私人化的东西;方方的创作思路则是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性本身,写人。在方方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无论是尊重内心感受但仍无法抗争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拉关系的双边平台和实践路径。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有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与“拉美梦”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愿同拉美人民携手并进,通过打造利益、价值、责任、发展共同体的方式,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正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增强中拉政治互信、加强中拉人文交流、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等实践路径,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萌生于"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界定,经历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最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深刻,逻辑思路清晰,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考迁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中,形成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新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动态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政治实践的历史走向,并展现出强烈的精神效能和育人效果。要科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育人功能,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困境:融合较为朴素、教学深度不足、贯彻力度偏弱。因此,有必要在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教学内容、凸显育人功能的实践环节中,重新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的深厚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怀化     
怀化是生态绿色的,是民族特色的,是历史古色的,这里我想着重说说红色的怀化。因为现当代在这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每一个事件都直接影响到中国命运、中华民族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影响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主体对客体发出的一种意识能动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有着深层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坚持何种发展形式、价值理念、文明类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意识既有主体性也有客体性,是实践性、时代性、批判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循序渐进、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领域,即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平等正义和均衡正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1.
璩静 《党建》2010,(10):42-43,47
“深圳的成功有多少喜悦又有多少忧伤?我想把这些都真实地‘装载’在我的小说里。小平同志当年说‘杀出一条血路’,这是真话,更是肺腑之言。”正是基于这种理解,著名作家陆天明写出了新作《命运》。“深圳的命运也是中国的命运,中国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小说封底,陆天明深情地写道。  相似文献   

12.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特摘录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重要论述,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出路,是世界各国走向美好未来的途径和选择。习近平同志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华民族历史经验、人与自然现实关系、世界各国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的。人类命运共体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性,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成为新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基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成为文化软实力,其逻辑机理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科学性生成文化说服力,基于价值性生成文化吸引力,基于亲和性生成文化亲和力,基于实践性生成文化引领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产生的文化说服力、文化吸引力、文化亲和力和文化引领力,整体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个人总是近乎"本能"地关注着自身的命运,恰如意识形态"本能"地关涉政权命运。个人与政权的命运当然不是彼此隔离的,但意识形态若单纯强调共同利益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恐难令受众真正接受。综观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人对自身命运的神秘化或庸俗化认知一直具备一定市场,这两种命运认知方式看似泾渭分明,却一致陷入了对人生命运的非现实性认知。实际上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了人生命运的现实性。围绕人生命运特别是击破对人生命运的非现实性认知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协同创新,这是我们尝试应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时困境的一条可能出路,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需要,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伴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应在明确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原则基础上,达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并从建立伙伴关系、营造安全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以及构筑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做出共同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我们倡导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时,是否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将趋同?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趋同论"进行再分析,澄清人们的思想认识误区,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催生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利益矛盾、实力差距、价值冲突三大难题,如何破解难题,考验中国智慧和世界认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壮大实力、主动作为,敢于斗争、搭好平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选择和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科学内涵,其价值意蕴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其实践逻辑则是在"平等尊重、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和共享共赢"理念的引领下,遵循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