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风窗》杂志不久前发表文章,分析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特点:“腐败为什么难治,因为腐败已经上了轨道了”,“它仿佛是一个特殊的加工厂,有自己的生产线、关系网、管理机制,在源源不断地运进各种政(治)经(济)资源后,加工组合,流水线作业,获利后各股东间的利益分配也皆大欢喜”①。作者见解精辟,读后令人叹服。而媒体新近披露的数起公车私用事件,则更是让人们直观地见识了“腐败车轮”在“腐败轨道”上勇往直前、畅行无阻的壮观景象── “五一”节前,河北石家庄某县城建局的一名司机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特别害怕局长剥夺他…  相似文献   

2.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能再等了,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腐败会损害商业环境、削弱国力和损伤国家形象。最重要的是,腐败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需要一个国家性的反腐计划。”一年前,就任俄罗斯总统刚刚10天的梅德韦杰夫,作出上述忧心忡忡的表述。 一年后,2009年4月上旬,在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率领下,俄政府的各位副总理、部长集体在俄罗斯政府网上“晒家庭收入”,梅德韦杰夫反腐的“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6.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法人腐败”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即“法人腐败”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法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 “法人腐败”也称“单位腐败”。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在法人意志支配下,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马浡善,陈悉仁同志编著的《拒腐防变说》一书,以“反腐倡廉,众心所系,国家兴亡,匹有责”为宗旨,追溯了国际国内的反腐败历史,综述产生腐败的根源和加强惩腐防变的力度和狠刹“三风”(官倒风、送礼风、吃喝风),治理“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扫除“三害”(黄、毒、赌)的曲折复杂斗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拒腐防变理论,以毛泽东思想,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邓小平理论、江泽民“64字创业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结合中国当今反腐败实践,推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拒腐防变的系列理论。对指导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拒腐防变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拒腐防变说》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切腐败产生,其总根源都是一个“私”字。它道出了腐败的天机,为我们认清腐败的本质、把握腐败的表现找准了切入点,也为拒腐防变指明了根本点。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廉政瞭望》2013,(19):24-25
“三个公章顶不上一个老乡”、“一起扛过枪、同过窗的人关系最牢靠”.这不仅仅是传说,而是现实中利益同盟关系的延伸。腐败同盟军不再是单一的血亲关系,老乡、同学、战友、老同事等亦不断“上榜”。尽管中国已经有了不少遏制腐败同盟的制度性安排.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同盟腐败态势,这毋庸置疑地预示着破解之路“其修远兮”。那么,“腐败同盟”的克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论防腐体系创立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反腐败和防止腐败   我们所说的腐败是一个政治术语或者概念,只是用于政治方面的行为。广义的腐败行为意味着政治行为一般意义上的败坏,这里并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好处或利益,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狭义的腐败,是指个人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这里涉及到权力、公职、职责、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以往我国廉政建设的重心主要是置于“反腐败”上面,即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给予追究和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反腐败固然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但俗话说“亡羊补牢”,如果“亡羊”后只去找羊,而…  相似文献   

11.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12.
党建信息     
浙江遏制“期权腐败”浙江省近期规定领导干部“下海”后,3年内不得到原管辖范围内经商,以遏制“期权腐败”。“期权腐败”是指一些官员在位时通过职权给予某些企业和个人“方便”和好处,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而是等到离职后再享受回报。 (金凯)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24):45-46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像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机敛财,就是一个“亚腐败”的表现。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直达腐败。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15.
谭健 《当代党员》2011,(10):39-40
2010年11月24日,“80后”冯军全履新永川区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一个农家出身的“80后”干部,在量化“三考”的淬炼下,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突破资历门槛,在12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9):70-72
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被查处后,人们注意到有不少案件“拔出萝l、带出泥”地牵出了其秘书的吭桩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激励的悖论"对防治腐败的政策性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探索》2004,(3):42-44
“小偷与守卫”的博弈模型提示了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之间的一种意外关系———“激励的悖论” ,这对防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启示:当事人 (模型中的“小偷”)腐败了 ,如果只是惩罚当事人 ,长期来讲并不能有效遏制腐败 ,必须加重处罚其责任领导 (模型中的“守卫”) ,才能真正遏制腐败。文章探讨了建立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批又一批贪官的落马,有关专家对反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一名研究反腐的专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在随机调查的100起腐败案件中,他综合分析后发现,任何一起腐败案件都离不开贿赂,贿赂成了腐败的“第一共性”。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读起来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官员。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他们变换招数。其“应对”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有的官员在职时不伸手,但处处留“人情”,离职后四处伸手索回报,美其名曰“换手抠背”;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7):77-78
腐败是世界性现象,在反腐败的警钟长鸣之中,“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值得关注。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一幢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由此类推,一个腐败横行的地方,人们对腐败司空见惯,甚至会群起仿效,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