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凤冈县被定为省级贫困县。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0元,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全县贫困人口达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1.3%。几年来,我们团结、发动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足、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使全县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199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5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1012斤,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基本解决温饱的标准;贫困人口从28万降到7.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从81.3%降到21.5%,减少了5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县…  相似文献   

2.
《党建与人才》2001,(4):17-17
地处呼和浩特以南的和林格尔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山大、沟深、石头多,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合理利用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截止2000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达52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3.6元。  相似文献   

3.
王悦华 《奋斗》2007,(9):29-30
克山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自2003年以来,他们结合实际.把土地规模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58.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2%.其中规模流转123.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8%,可增加农民收入2586.4万元。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07,(24):25-26,32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宁县立足县情,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9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86.6%;农民人均纯收入357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6%。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2.01倍,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1.6%;实现利税7708万元,比2001年增长11.7倍,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74.5%。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畜牧水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屯是我县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实现以牧兴县奔小康的发展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一)找准优势,挖掘潜力,加快实现“比重过半、产值翻番”的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5年全县生猪饲养19.8万头,比1994年(下同)增长6%;牛饲养4.74万头,增长1%;山羊饲养1.43万只,增长3.3倍;肉兔饲养7.27万只,增长25%;家禽饲养158万羽,增长1%。养殖重点户已达904户。畜牧水产产值8876万元,增加561万元,在农…  相似文献   

6.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深刻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一个地处黔西北高原偏远山区拥有140.32万人口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10年前发展不快、开发不力、开放不够是最大的县情,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达24.37万人(原扶贫标准1196元),贫困发生率达到2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循化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发展项目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用产业兴企业,用企业带产业。不断地扩规模、壮产业、铸品牌、拓市场、促增收。累计投入5120万元畜牧业专项贷款。确定6个乡17个村700户为重点扶持对象。不少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08年,全县牲畜社会饲养量达46.75万头(只)。畜牧商品率达47%。出栏率达58.2%。畜牧业产值达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畜牧业人均收入达1216元。全县规模养殖户达5705户。占总农户的42%。饲养牲畜19.4万头(只),牛羊贩运育肥户达3285户,年贩运牛羊49万头(只),户均纯收入达到9756元。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6,(7):F0002-F0002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全县国土面积3315.8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其中民族乡6个,总人口332万。全县以侗、苗、水、瑶为主要居住民族,少数民旗人口占人口总数84.4%.其中侗族11.5万人.苗族96万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2%。居全省首位。原始森林占全县森林面积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0,(9):F0003-F0003
2009年,山阴县在全省119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中位列第八,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16位,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经济发展进入中部百强县行列;截至7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1.83亿元,占年度任务20亿元的59.2%,按年度任务超收1701万元;  相似文献   

10.
湟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4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4.8%;农村党员10737人,占党员总数的71.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县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湟中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党在农村的政策得到了认真贯彻,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负担逐年减轻。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村级不良债务也在逐渐增加。   据我们对一个县的调查,该县 517个村总债务为 68023 58万元,总债权 51512 75万元,村级净负债 16510 83万元,村平 31 94万元。村级债务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是范围广。在全县 517个村中,负债村达 469个,占 90 7%;无债村仅 48个,占 9 3%。其二是数额大。全县农民人平负债 205 23元;村级每年支付贷款利息高达 3836 14万…  相似文献   

12.
王喜山 《奋斗》2006,(5):54-55
富裕不富,这是多年前人们对富裕的印象。富裕县县型小,全县耕地仅147万亩;人口少,城乡人口总计30万;土地瘠薄,半沙化土地多,资源相对匮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诸方面均不占优势的小县,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不但酒、乳、纸三大产业的发展活力增强,而且以齐宁乳业、绿源包装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后发优势明显。到2005年末,全县奶牛存栏达10万头,农民奶资收入3.3亿元,农民人均实际收入超过2800元,  相似文献   

13.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14.
许昌县是水资源短缺县,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14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0。近年来,为切实解决缺水难题,发展县域经济,许昌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立节水大县,实现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兴办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32程,努力增加节水科技含量;实施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全力提高节水农业综合效益,全县旱涝保收田面积累计达到68.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8%;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3%;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以创建“花园式单位”为突破口,以美化环境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为重点,以创“文明单位”为目标的环境带动战略,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总体性与系统化创建的新水平,两年中,已有220个“花园式”单位,23个省、地、县文明单位;有2.5万户“文明户”与“五好家庭”,12.74万户“遵纪守法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6%;我部也连续两年被省、地宣传部评为“三创一争”先进集体。环境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两年来共吸引外来资金8776万元,创办工商企业420家,年产值达1.6亿元,纳税10…  相似文献   

16.
今年来,朝天区花石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重建、促党建、保稳定、求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7万元,同比增长13.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560万元,同比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0元,同比增长12.5%;灾后重建及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晋方鼎 《支部生活》2004,(12):40-40
据1988年调查,巧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280.6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1.4%。此后巧家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采取了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和全民参与制三项制度抓“水保工作”,lO年间全县进行了一、二、三期小流域治理,共完成“长治”工程建设投资1301.0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下降19.2%,缓解了水土流失灾害,促进了巧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以来,找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创造优良环境,促进了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1996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1.5万户,从业人员达22万人,全年累计创税收8800多万元,占全县各项税收总额的66%,真正成为邵东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1—8月,个体私营企业共完成产值29.63亿元,商品营业额27.99亿元,创税502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15%和11%。我们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了如下一些工作:一、建好市场,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市场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  相似文献   

19.
“九五”以来,湟中县各级党组织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九五”末,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年递增8.9%;实现地方一般财政收入2925万元。年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0元,年递增9.2%,为加快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芳媛 《当代贵州》2013,(33):36-37
2012年,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各类社会矛盾化解率达97%,位列全县第一;安全感测评得分达98.31分,位居安顺市前列。上访率是衡量一个区域和谐度的标准之一,是群众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体现。目前,记者走进上关镇,探寻“零上访”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