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新疆“十二五”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十二五”时期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额度的大幅度增加给新疆财政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自治区各级投融资平台的一项艰巨任务.近几年来,虽然自治区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弥补自治区政府投融资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新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平台公司的负债成为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或有债务的积累将逐步转化为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形成潜在的财政风险.建立和完善投融资运行机制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二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地方政府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加之土地制度的不断改革,刚性兑付被打破,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加大举债融资力度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债务风险不断升级。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风险形成与约束软化的原因,从债务约束角度划分政府事权边界、构建规范科学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并基于激励相容原则构建财政、市场、人大监督相结合的三重约束框架,对于科学合理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新一轮财税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1949年后,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变迁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财政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政策执行的模式。然而,这三个方面并非相互独立。建立在对财政与人事制度变迁的分析基础上,我们能够理解在财政激励与绩效考核的双重作用下,被地方政府所提倡、转化或限制的政策的行为逻辑。其中,人事制度和财政体系能够通过绩效评估与财政激励影响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同时,绩效评估与财政激励引起的政策的选择性执行的逻辑,同样能够强化现行的人事制度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模式特征,从而形成了一个内生的循环。同时,地方官员在官僚体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集体身份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化已经成为趋势.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减税让利”到1 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再到《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说明了财政分权对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如何采取恰当的途径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财政分权的结构,使中央集中财权与地方财政分权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涂一荣 《世纪桥》2013,(11):87-88,9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综合改革举措,包括通过管理和财政分权以改善官僚效率、增强灵活性和促进创新等,地方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从经济发展转到社会服务,世纪末中央政府通过“私有化”地方企业和地方官僚作风建设改变了地方政府作为市场自由化战略的一部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经济产出,但是它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激励地方官员从事寻租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笔者试图通过跟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历程,探讨改革措施并对其结果进行审慎评估。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学界关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也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海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起点及其动因的讨论;对分权时期央地财政关系性质的模式化研究;分税制前围绕国家能力的辩论以及分税制之后的争论。文章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有关央地财政关系研究的海外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并评价这些文献中的主要议题与争论,以期能够对国内的央地财政关系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两改一建"的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体制(收入划分)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支出管理),形成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财力与事权、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体系等仍然影响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增加,成为完善财政体制的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协调配置政府财力与事权,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层级;调整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财力保障基础;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健全财税运行体系;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摆脱基层收支困境.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较为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尚弱,分税制的位移效应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愈来愈依靠土地财政,借助扩张性或违法性土地征收方式,以解决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低进高出"的炒作土地方式是地方政府权力寻租产生的温床。通过土地批租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增加税收、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融资债务,是土地财政的三大主要途径。土地财政造成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易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调,加大政府融资风险,侵蚀农民权益,危及社会稳定。缓解土地财政之弊端,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分配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者身份,合理矫正地方政府短期土地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9.
乡镇财政举步维艰,债务急剧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要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适当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多留一些财力给乡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积极化解乡镇债务;大力培植税源。  相似文献   

10.
李金龙  武俊伟 《求实》2016,(9):38-4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关注的重点领域。历次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更多的是在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关系,唯"占有比例"式的财政体制改革模式似乎被"锁定",带有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某些鲜明特征。要消解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困境,可以从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复位;跳出中央控制与地方积极性的二元思维,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新疆的“三农”问题与发达省份和内地省区相比更为严重和突出,推进新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大。必须立足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构建起包括适应新疆新农村建设的财税体制制度体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新体系,以推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已经成为桂林市的主要财源,在三次产业中对桂林市的财税贡献最大,桂林市应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但桂林服务业在发展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发展措施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转轨导致统筹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变得更加复杂。本文考虑参保人员性别、职别、入职和退休时点的差异,从流量角度对企业职工统筹账户建立财政负担及自平衡性分析的精算模型。基于动态人口,测算了未来财政负担的统筹账户养老金规模及精算平衡率,结果显示:2020年统筹账户出现代际失衡,由财政负担的统筹账户养老金以平均每年16.57%的速率增长。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基数远低于应缴基数,是造成统筹账户精算失衡的重要因素。虽然变动一些经济指标,如降低工资增长率可减少财政负担的规模,但无法避免账户出现代际失衡。  相似文献   

14.
解决我国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乡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财力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正确面对县乡财政困难,积极探讨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对策和思路,促进县乡财政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夏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财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在实践中已经建立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财税政策,但是不够完善和规范,削弱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情况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邓小平曾担任过短期的财政部长。这期间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稳固与平衡为核心、以财政工作六条方针为主要内容、以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保证的财政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丰富了毛泽东财政思想,并为邓小平财政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推高地价带动房价来增加建筑业税和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必须要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合理确定土地供应量、理性引导储备土地供应价格,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角色,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永良 《学习论坛》2005,21(1):47-49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 1 998年实施以来 ,为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诸如赤字率上升较快、财政风险加大等负面影响。当前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 ,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 ,逐步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