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化: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过程,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市化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城市下岗转岗人员的增多,企业用工基本饱和,各大城市为优先安排本地人就业,对外来民工就业加以种种严格限制。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劳动力3.5亿人,其中1.2———1.5亿为剩余劳动力。我国现有耕地19.…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可耕地少,而农业人口众多,随着生产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江浙地区,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江苏全省现有2600万个农村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只拥有耕地2.8亩,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每个劳动力可以经营5亩土地,如果达到这个水平,全省就有1100万个劳动力剩余。将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每个劳动力可以经营10—15亩土地,还会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产生。从全国来看,“七五”期间大约有1亿4千万个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其中,农村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国发展小城镇的特殊性 中国发展小城镇的选择,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其特点表现在:1、人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高。目前中国人口已达12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却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不到1.2亩。中国又是世界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高达9亿,农业人均耕地1.6亩。而且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进一步紧张。靠有限土地去承担如此众多的人口,是不可能的。2、我国目前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吸收不了这支宠大的剩余劳动队伍。首先,由于我国城市经济本身内部劳动生产率不高,城市待业青年也不少,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不是要求劳动力的数量大量增加,而是要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从第三产业发展来看,虽然城市由于人口多、规模大、其第三产业的容量较大。但人口规模并非唯一决定因素。还要受城市本身性质、发展方向、经济水平、经济效率,以及城市市民的收入水平,乃至居民的生活社会化程  相似文献   

4.
兴业才能强镇,在发展小城镇时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我国有近9亿农民仍被排斥在城镇化之外,他们没有很高的素质,他们仍很贫穷,如果每一个小城镇都模仿大城市的做法,搞花园式城市,抬高城镇的“门槛”,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不可能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这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中国现实的国情看,尽管大中城市对工业企业眼下有着较好的外部聚集效应,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大中城市难以容纳不断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乡镇企业、小城镇对吸收富余劳动力则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绝对不能照搬一般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发展大中城市,而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吸收、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民,逐步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加强农村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计划地将一批县城或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36.09%。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绝大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向小城镇转移的结果。毫无疑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应达到60%左右,而现在仅为37.2%(2003年统计数据),可见,从现在开始城镇化进程每年至少要以1.2个百分点左右发展。这就是说,在未来17年之内,我们要从…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农业经济,科学有效地开发农村资源,必须从分析我国农村资源条件和开发状况入手。对此,有下列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余与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与耕地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有15亿亩可耕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达3.3亿,其中1.2亿为剩余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若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有限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将会绝大部分被庞大的农业人口消耗掉,农村无法支撑城市的发展,而且丰富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跳出“三农”,才能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必然把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摆在刻不容缓的议事日程上来。农村人口城市化,既可以往小城镇“化”,也可以往大中城市“化”,但从演变趋势看,应当越来越往大中城市“化”。与此相联系,还必须因势利导消除制约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融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于被城市文明的吸力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推力而选择进城的主动城市化群体而言,因政府的安排而不论其是否愿意进行城市化的失地农民,可视之为“被动城市化群体”。被动城市化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面临着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城市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估计在50%左右,比国家正式统计数高20个百分点。作者从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调查、城市流动人口统计、民工潮和他们的收入、小城镇建设、国际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员统计标准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等方面,对这一判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实现我国农村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1.小城镇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有关研究表明,按照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设计要求,仅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不.发展_。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是相当长时期内、。。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我国_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激海中人一。农业生产实际益要2亿人,其余2.5亿剩余劳精方启龙金进烟亿人J法村进城打工消化2(X:)万一3000万人,大约有r》瞻多紧夜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就业压力相当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大批劳动力,尤其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了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这大批的劳动力流入城市后,就成了世人注目的“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更不可能建成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城镇人口比重只有3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高,享受城市生活的人口总量越多,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整体水平就会越高。所以,把提高城市化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化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城市化必然要求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这种转移是有条件的,其实质是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集中在城市及其周围的二、三产业领域的转移,而不是人口向城市的盲目集中。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与三大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往往是结伴而行的。城市化的基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样,农业劳动力才有可能、有必要转移出去:城市化的条件,是城市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为转移出来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城市化离开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两个方面的推动力,离开了劳动生产率这个原动力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因此,在西部城市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未来30年,我国还将有3亿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进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是培育和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根本措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现有大中城市就业压力的明智选择,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着重从布局规划、投资体制、配套改革、用地政策、管理体制、区划调整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步伐的具体措施,进而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49-1995: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经济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分析,农村城市化需经历两个重要的过程,进行两种重要的经济结构转换。一个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人口就业结构由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过程是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产业结构转换为主要特征。根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不同阶段,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1978:城乡分割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城市化缓慢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合理发展小城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正确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比率一直低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状态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甚至出现了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倒流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怎样合理发展小城镇,应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的发展是随着我…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近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