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诗歌<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2):56-56
正朱昌俊在2013年12月16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疑是这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一个重要亮点。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节奏,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乡愁,"回不去的故乡"恰恰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这种文艺表达,  相似文献   

3.
心能走多远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幼年到老年,从家乡到外地,我们都曾饱尝了与诗人余光中先生一样离别的滋味。一首《乡愁》,道出了  相似文献   

4.
杨禹 《新湘评论》2014,(4):29-29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文风生动,而且“相当浪漫”。谈城镇化,确实需要点儿情怀。不过,这“乡愁”里艰难的利益调整,一点儿都不浪漫。  相似文献   

5.
<正>乡愁是什么?注重亲情的人会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抒发乡情的人会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以乡村为根系所形成的乡情、乡思、乡恋,早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愁最好的载体,是伴随自己成长的、看得见的故乡古村落。大凡传统村落,都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从文物保护的视角看,传统村落特指的是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乡愁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把一些历史传承下来的有人文特色的、田园风光式的东西破坏掉了,使得我们无法更好地告诉后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乡村文明,所以乡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思考怎么能够记得住乡愁,怎么能够把历史的、人文的、田园牧歌式的东西保  相似文献   

7.
留住乡愁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是什么,没人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它是你时不时就惦念起的那座老房子,或者旁边的一颗古树。是天黑了奶奶在巷子口喊你回家吃饭的那句乡音。  相似文献   

8.
城里乡愁     
《实践》2017,(6)
<正>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炊烟袅袅的蒙古包,这是千百年游牧生活塑造的属于草原的家园印象。而今,蓝天白云绿草依旧的内蒙古大地,崛起了星罗棋布的城镇,到目前,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正取代田园和牧场,成为多数内蒙古人赖以生息的家园。乡村有乡愁,城里又何尝不是人们乡愁所系?城里的乡愁,有甜也有苦,甜在拥抱多姿多彩的现代文明,苦于走传统城镇化道路付出的代价:交通拥  相似文献   

9.
戊子年仲秋,我同到了故乡的山村。那时稻子已收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稻草垛的清香.天气开始凉下来了,那湘中最好过的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乡愁是一曲情深意长、柔美感伤的牧歌,那山、那水、那树、那炊烟,在人们的心里久久萦绕,乃至终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的深度发展,乡愁已消失在高楼林立、烟尘弥漫、土地纠纷,甚至一些人流离失所的喧嚣无奈之中。如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护那一片青山绿水,守护那一湾情愫,似乎成为一种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乡愁是一曲情深意长、柔美感伤的牧歌,那山、那水、那树、那炊烟,在人们的心里久久萦绕,乃至终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的深度发展,乡愁已消失在高楼林立、  相似文献   

12.
正"乡愁"是人类历史上的永恒话题,是古今游子的共同心声,从《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或浓或淡的"乡愁",伴着人类的繁衍而延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替,诚可谓"幽幽兮百代乡愁,凄凄兮游子思归"。一、"乡愁"的历史演变及现状"乡愁"情怀是传统社会当权者不可或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阜平县坡山村是个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人口不过50人。可是,这个小小的山村在战争年代承担了晋察冀边区图书、期刊的印刷任务。其间,印刷了华北解放区第一部《毛泽东选集》1——5卷本和《毛泽东选集》合订精装本。这是所有《毛泽东选集》版本中“第一个系统的版本”,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小小的坡山村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发祥地。1944年,整风运动正在深入进行中。晋察冀分局为了广泛而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加强对整风运动的思想领导,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1944年初,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直接领导下,并…  相似文献   

14.
若昕 《湘潮》1993,(12)
这是一个平凡的山村,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可以找出千万个同样普通的山村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山村,她养育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这就是韶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沈光文的乡愁诗并非是单纯的抒发乡愁,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漂移海外的遗民志士的乡愁。沈光文的乡愁书写,不但表现在对故乡事物的追忆上,也寄寓着一颗复国无望的痛苦灵魂,深化了传统乡愁诗的意蕴。沈光文继承了中国文学表现乡愁的意象传统,总是借助于梦、水、月等典型的意象群来传递之。沈光文的乡愁诗是其"苦趣交集"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16.
去年3月,本溪市溪湖区原歪头山村改组建成了两个新村,其中之一就是有279户人家、819口人的新歪头山村。与此同时,诞生了新一届的歪头山村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面对的新歪头山村是一个什么状况呢?集体经济“空壳”,村办企业为零,人均收入1740元,负有外债近20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这首《山村》,依顺序嵌入了从一到十的10个数字,却并不显得做作或使人感觉枯燥。此诗状景自然、恬适、朴实,读来通俗上口。数字诗《山村》当然谈不上是什么诗中精品,但它好歹还有点意趣和诗情画意,是历来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诗文之一。其传诵程度大大超过了邵雍被收入《宋...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4,(9):79-79
一、近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任务。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刊发了《让每个乡愁都找到归路》,在“改革试点”栏目刊发了《大坡村集体资产确权试验》等系列文章,对重庆深入推进“人的城镇化”、25项重点改革专项等探索进行了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9.
天刚蒙蒙亮,巴彦县黑山镇明山村的许多村民就急不可耐地起床出门了——下了一夜暴雪,得赶紧看看外面咋样了。“坏啦,雪把道儿都给封死了!”因为雪太大,明山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被堵死,别说车了,人都出不去村了。“这不是被困死了吗?”大家正聚在村口发愁,忽然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声由远而近,随后就见三辆大铲车缓缓驶来。当铲车停稳,打头的车上跳下个中年汉子:“别急!我调来铲车了,这就把路通开。”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记忆     
正在云贵高原深处的村寨里,找到了一把帮我远行的伞。是鼓楼,是歌声,是寨老,是萨玛,全都乐呵呵地编织在一起了,编织得那么小巧朴实,足以挡风避雨,滤念清心。——余秋雨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一本厚厚的家书。她记忆着文化,承载着乡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栋建筑、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段眷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