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网络教学既有课堂教学无法相比的优势,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局限,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决定了网络教学的功能在于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弥补课堂交流的不足,就网络错误言论开展针对性教学。这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的挑战。网络教学应当借助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向互联网延伸,而不能局限于仅以网络技术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应对来自网络的意识形态挑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围绕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挑战的要求建设网络课程,同时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思想交流,在网络学习考核中注重以学生参与思想交流的过程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已然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发展常态。本文在阐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网上德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扰,提出任课教师要强化网络德育意识,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新阵地,创新网络德育的模式,实现网络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互联网+"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有效优势,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掌控文化话语权、创建良性生态网络环境,这些都是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门话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是高校无法回避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单位性和地域性的局限,实现了网络化和全球化,形成了与地域、空间无关的世界一体化市场,各种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商业机制在逐步形成,为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学平台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是20世纪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本身以及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都成了学校教学的手段,这就需要利用学校原有的内部局域网,引入Internet技术,通过架设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ICQ系统、论坛等,再加上光纤技术的Internet接入,组建起一个网络教学平台。1·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所谓Internet技术,它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使用TCP/IP协议构建信息集成和信息服务的网络应用系统,基于Internet技术组建网络教学平台,意义在于在原有的教学局域网内部架构一个仿真的Internet环境,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它在功能组成上应包括…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已经对网络统战工作产生了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统一战线必须适应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重新建构价值认同、组织形态、制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区域统战的新思维、新态势以及新趋势等方面展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区域统战的功能与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推行OBE教育理念,要求将现有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性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输出性教学转变,这一转变将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亦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视角。在网络传播理论指导下,学生教育管理规律与可行性研究日渐完善。为此,高校必须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优化利用线上线下双向网络传播技术互动功能,加强情境化、针对性管理,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交流系统等,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功效。基于此,文章客观探讨了网络传播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视角,分析了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6)
<正>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福建省连江县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打造"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打造党员"学""做""管"同步推进新模式,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互联网+学习",让党员随时学。发挥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捷传播优势,拓展"手机"和"网络"双平台。"手机"平台,开通了"海连江""金凤正能量"等县  相似文献   

12.
朱莉 《理论学刊》2008,(1):90-93
互联网所具有的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其在提供各种服务时所具有的优势使得现代人的生活无法离开网络.互联网在履行提供各种信息等功能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涉外侵权事件的发生.发生在互联网中的涉外侵权案件的有增无减和各国缺少对于其准据法确定的法律选择规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本文在回顾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准据法确定方法以后,检验了这些方法在确定互联网中发生的涉外侵权行为的准据法确定方面的可操作性,最终找到互联网中发生的涉外侵权行为的准据法确定方法.经济分析是本文选择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7,(9)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根据党建与网络的融合程度,城市基层党建经历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两个发展阶段,并在理念、功能、结构、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度转型,不仅赋予了党建新的形式和活力,也提升了网络时代党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经实实在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时代所需。网络时代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低头族"随处可见,我们应重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党的“电子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电子信息网络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很多西方政党看到了互联网为政党政治发展提供的技术潜力,纷纷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党务",充分利用网络迅速联系、交流、沟通、反馈的信息优势,占领社会舆论导向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召唤,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试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四个维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是当前较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微时代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微媒体"降低了公众意见表达的门槛,"微用户"增强了"沉默的螺旋"作用,"微话语"综合了多媒体技术优势。针对微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双刃剑"效应,应善用微媒体,创建制度化参与监督的"微平台",提升网络意见领袖的"微权威",增强平衡话语对抗的"微力量",全面推进互联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范雨 《山西青年》2022,(1):56-58
针对传统文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等问题,以"新文科"人才培养为背景,应用型独立高校为例,分析"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科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优势.针对应用型独立院校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等条件限制,分析"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实现资源整合、科学化教学和多元化能力培养等优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全民直播"时代。直播具有实时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视性等优势,深受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互联网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化、教育景观,融人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它在广泛的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巨大负作用,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