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论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咏华 《理论学刊》2004,23(5):68-72
道德生产力,是主体在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支付的道德力。道德力也是主体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含道德修养力、道德选择力、道德实践力、道德影响力和道德创新能力。道德生产力属于精神生产力和潜在的社会物质生产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生产力地位的提升,道德生产力作用将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应当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树立科学技术生产力和道德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信念,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道德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和科学技术与价值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但这两种关系不能混淆。科学技术活动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实践活动。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儒道两家对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虽有所分歧,但都对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保持了高度的道德戒心。西方文化背景下科技与道德二者之间却历经了高度融合、相对分离和再度融合的发展过程。从现实中看,不可否认,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既存在双向内蕴关系,又存在良性促动关系,还存在对立冲突现象。当前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必须融入道德的向善态度和善的目的性,而不是用道德来判断和仲裁科学技术本身的合理性及其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冲突与和谐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二者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手段与目的的色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对矛盾冲突与合作和谐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体悟。其中有正确成功的探索,也有违背其初衷的失误与挫折。总结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某种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两种现象,它们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并同样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设建的根本任务。”考察文化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两种社会现象,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决议》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工干部对事业工作的历史认知、实践体悟和精神追求。建设优秀的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6.
隋牧蓉  卢黎歌 《探索》2022,(2):179-188
个体道德自觉是构成道德图景的实质和基点。个体道德自觉是一种包含个体自主识善的道德认知、自发亲善的道德情感、自愿向善的道德追求和自觉为善的道德实践的个人品质,不仅指向认识层面的自觉意识,还强调实践层面的自觉行动力,最终表现为个体道德上的知行合一。个体道德自觉何以可能,从根本上说是道德教育在个体道德自觉形成中发挥了建构、塑造和统合功能。基于已有研究,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个体道德自觉意识的内在生成中,道德教育培育了个体内心道德的直觉、道德自觉的思维、道德的理性品格;在个体道德自觉行动力的外在养成中,道德教育培养了向善为善的能力、道德行为习惯与道德行动自治力;在个体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有机合成中,道德教育促进了道德情感、道德需求与道德规范对内外的统合。  相似文献   

7.
刘晶晶 《学习月刊》2009,(16):76-76
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种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和舆论等各种形式把有关的社会道德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小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小学生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道德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相符合、相一致的范畴,是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一种关系。价值具有属人性。而道德价值则是哲学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范畴在道德领域的反映,价值的主体性特性决定了主体性是道德价值关系中的一种规定,认清道德价值及其主体性对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价值以及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体系、知识结构体系、价值观念体系、论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在我国的农村有着很深的烙印,它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支撑,其中道德自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自律,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认同,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动地把握自身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它要求人们把生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内化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欲求和需要,是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道德自律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道德境界,即具有道德自律的人们,不仅不屈服于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且不听任自己本…  相似文献   

11.
杨盛军 《唯实》2011,(6):34-37
在类、个体以及群体三种主体样态中,群体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它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影响人与环境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代际正义,不仅需要树立自觉的群体道德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塑造自律的道德实践品质,以及确立关心后代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贾可卿  常建勇 《唯实》2006,2(3):3-6
道德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阶段,以道德的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必须是有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应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7,(3):18-19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实力和能力。综合国力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硬实力,一类是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指的是诸如制造力、生产力、开采力、运输力、军事打击力等方面的实力和能力。所谓软实力,往往指的是一种制度的吸引力、是一种文化的感召力、是一种国民的形象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性格、气质、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应当是软实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在特定条件下其实也可以转化为硬实力——当文化作为一个产业的时候。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已经达到了10%以上,美国已经达到了25%,超过了军火业。因此,文化既是软实力,同时也可以成为硬实力。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的有限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而道德和法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前阶段,把道德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同时,这种法律化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应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而道德和法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前阶段,道德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同时,这种法律化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应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说“廉”(二题)薛保勤(一)“廉”是一篇作了几千年的“大文章”。在中国,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还是一种文化。既适应于阶层和群体,也相对干个人。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座标图”中,...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3)
传统意义的道德与人性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和冲突,人类的道德价值始终在这种张力和冲突之间,按照历史逻辑特有的规律演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所谓的技术革命,更使得既有的道德价值面临激烈的挑战和冲突,从而使道德价值陷入诸如认知和抉择以及实践困难的尴尬境地。集中表现为"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一元价值观和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等三大冲突、"道德价值抉择的困境""道德价值导向的困境""道德价值虚化的困境""道德价值物化的困境"四大困境以及"自利和利他的矛盾""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矛盾""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矛盾""经济发展和道德滑坡的矛盾""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矛盾"五大矛盾。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道德价值的教育缺位、道德和经济的"二律背反"等原因,当代中国人正面临道德信仰缺失以及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道德价值困境。要走出道德价值困境,需要从德性伦理、制度伦理、道德因果律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思维路向都无法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完整、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道德领域内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等战略构想与要求的角度看,在当前文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本质上是一个可以跟凝聚与重建道德共识同建同构的过程。不断满足主体各方的根本利益需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突出政府诚信的表率与引领功能,彰显和引领形成知荣明耻的社会风尚,重视借鉴与运用国外优秀伦理文化建设成果,不仅是当前社会凝聚与重建道德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思维路向与实践基点。  相似文献   

19.
探寻合乎德性的现实出路,培养良好的实践智慧,追求"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一种卓越体认。那么,走向情感的道德教育的智慧求解,应该厘清道德的相关基础,把握道德的内涵、起源和属性;揭示道德情感的深刻本质,判别情感与情绪以及阐释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探索情感的道德教育进路,解读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可以说,唤醒沉睡的道德意识,激发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提升个体的道德能力,让道德教育依凭情感、走向情感之维,这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