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伯明文化观的"学衡"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文化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学衡派”,是由一批学界持文化守成的文人圈所构成,刘伯明在其中起了有类于“理想型人格”的作用,有如蔡元培在“新青年”文人圈中的作用。这一南一北的阵势,对重建中国文化范式,存有不同的理念。刘伯明力主中西调和,对西方文化的现代性提出质疑,反对将西方文明简单武断为单一的“路向”,以为中西文化的调和与融洽,更宜于中国,也更合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思想与经验之轨。  相似文献   

2.
汪志强 《探索》2002,(4):8-11
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思想,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毋庸置疑,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锻造了他“睥睨六合,气雄千古”的文化性格,使其建党学说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吸收、改造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在毛泽东建党学说中的凸显,使得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这种联系,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阐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内容入手,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实质及其与现代行政文化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理念的区别,反对单纯继承、发扬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史党建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七一”讲话发表后,党史学界一些著名专家和教授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中共党史的观点,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但在理解上有些差异,本文从党的历史发展整体认识出发,就理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黄朴民 《党建》2010,(2):64-64
怎么界定“国学” “国学热”的兴起,深层次的根源毫无疑问与中国在新世纪全面崛起有关,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的标志。换言之,在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时候必须有自由的平台和载体,要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赢得最广大的人们的认同,即找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样也可以使对方最大程度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对西方有所了解,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国学就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包春晖 《新长征》2006,(6):50-51
一、农村文化大院的形成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我们乾安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先后在10个乡(镇)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20余场(次)。但这种“赶集式”的文艺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经常性的文化需求。一些农民“文化人”便凑在一起,自发地办起了大秧歌,组织农民茶余饭后扭一扭。发展至今,活动形式逐渐地由扭到说,由说到唱,参与的农民也由几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而且由“间歇”型变成了“经常”型,成了扎根于村屯的不流动的宣传文化阵地,这便有了农村文化大院的雏形。这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自乐,而且说的都是本村事,唱的都是本屯人,摸得着、看得见,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就应是这样的文化,建设的就应是这样的新农村。对此,乾安县委高度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已发展命名各类文化大院18家,虽然设备器材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已初具雏形,发挥着官办文化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人治”的社会,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学热”的兴起,深层次的根源毫无疑问与中国在新世纪全面崛起有关,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的标志。在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时候,必须有自由的平台和载体,要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赢得最广大的人们的认同,即找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就可以使对方最大程度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对西方有所了解,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国学就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先进文化,就是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便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到“三个坚持”。一、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  相似文献   

12.
自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以来 ,国内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文章便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 ,其中 ,研究先进文化的专题文章也为数不少 ,现就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述评。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学术界没有异议 ,因为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文化纲领和党成立 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即“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十年“文革”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和倒退。但进入1975年后,“左”倾文化思想开始遭到部分的质疑、批评和纠正,文化工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邓小平重新进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并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于1975年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各行各业进行了全面整顿。,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支柱和灵魂,已成为一个企业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机关面对近年来各企业间大规模联合重组带来的新要求,着力培育机关责任文化,探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三化”工作方法,取得初步成效,从而推动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管新华  陶林 《探索》2003,3(1):23-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高举的新旗帜 ,它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指针。溯源于政治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创新话语必将以巨大的原创支力开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必将对中国政治文化 ,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行政伦理建设起到重要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从而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精神支持和组织保证 ;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阐释则从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合法性层面为改革的成效提供了科学的检验标准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和”字,浸透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政治哲学思想。阐析了“和”文化思想的涵摄,找到“和“文化内涵中折射出的行政管理的理念。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行政管理改革的现实实践,必须对当前行政管理理念进行新的塑造,根据“和”文化思想内涵所带来的启示,提出服务型政府下行政管理改革五大理念的再塑造,努力推进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