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重要价值,这表现在:科学精神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学精神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科学精神的融入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融入是民族精神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体现;科学精神的融入对民族精神的建设具有方法论意义.我国当代将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的根据和条件: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为其融入奠定了思想基础.我国将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如下的保障措施:充分认识科学精神融入的重要意义,将其提升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度;积极开展科学活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深入广大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科学精神弘扬的良好氛围;注重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广告与市场营销密不可分,是一种社会行为,承担着特定的道德责任。广告道德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消费观之上,才能引导公众的正确消费,促进公众身心的全面发展,真正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广告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完成,没有消费便没有生产;同时,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新的需求。但消费有科学的消费和不科学的消费之分。科学消费是指消费者对自身的各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之后,从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出发,从而产生的理性购买和理性使用的消费。它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历史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时,胡乔木同志说: 我不倾向于提倡科学要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我认为这种口号本身不能说是十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政治不是目的,政治主要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目的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其它社会目的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文化目的的手段。因此,毛泽东同志一向教育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从来不说也不可能说“人民为政治服务”。那样说就颠倒了主从关系,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的需要才是目的。科学也是人民的需要。当然,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要追求一种真理就发展起来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是劳动主体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科学的理论自觉,具有理论关注的现实性、理论构成的全面性、理论特征的总体性等辩证特征。她之所以能够获得上述辩证品质,就在于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术界仍存有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科学不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对立的;科学发展应由人文统摄,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本文旨在说明:人文精神不构成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精神实质上表征着人对自身关怀的理性自觉,人文精神内在于科学之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可相互“归化”,也不可单向高扬,科学与人文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制约;科学依其本性而行,它有其存在、发展和超越自身的“科学之道”。  相似文献   

7.
“以和谐促进人权”,是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思想和主张,蕴涵了以和谐促进人权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促进中国人权发展,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和谐世界来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一、以和谐促进人权: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和谐促进人权”,就是要以和谐理念提升和统领人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消除阻碍人权发展的种种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人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资源环境的适应与协调,实现人权自身系统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各项权利间的优良组织、协调发展和共…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中的科学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理论,在认识上强调了真理与实践的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当时社会生产实践和革命实践的结合.这一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继承和近代以来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结果.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中的科学现与所谓"唯科学主义"的指认存在着异质性的区别,对于如何认识科学在当代社会运用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先进文化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使党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什么是文化 ?《辞海》的解释是 :“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有阶级的社会中 ,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曾有过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却没能在中国发生?为什么至今中华民族仍未能跻身于世界科技先进之行列?这些问题已成为当代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科学精神对科技发展的意义以及中西文化传统对科学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影响,提出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供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何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渗透于科学主体以及科学理论之中,能够促进科学创造的各种精神要素的总和,是科学家追求认知需要(也包括一定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满足,从而发挥智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在科教兴国的实践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也必须倡导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精神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优良传统的总和,体现着科学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化内涵,是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方式。科学精神的形成是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本质相联系的。科学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科学工作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感知和改变外部世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化,人类宗教也不断地发生演变。宗教具有二重性,它包含着相反对立的两极。既有促进科学向前发展的一面,又有阻碍科学的另一面。本文试就宗教与宇宙模型发展关系的历史进行粗线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系统,其基本特征直接包含着生产社会规定的商品化、物质基础主体的资本化、技术科学化和创新的主导化,从而形成一种商品经济、资本经济、技术经济的三位一体的特殊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组织的有机体制、规则和秩序。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系统出发,按照其内在特殊矛盾、发展形式、结构功能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逻辑,以系统化逻辑构造的规则和方法,科学选择逻辑起点范畴、逻辑中心范畴、逻辑结构顺序,建立起一种组织构成系统化、结构关联功能化、功能耦合机制化的逻辑范畴体系结构。这是马克思在科学理论逻辑构造上的科学创造。通过这种科学创造,马克思不仅完成了经济理论和辩证法理论上的科学革命,而且创建了理论经济学逻辑构造的系统规则和逻辑方法,实现了客观逻辑、逻辑方法、逻辑秩序的内在统一和有机结合,揭示出科学理论系统化逻辑构造的一般规律,完成了逻辑构造理论上的科学革命。这种科学革命,使《资本论》成为科学理论发展史上集经济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理论、逻辑构造理论于一体的科学经典,建立起一座科学方法论的宏伟纪念碑。马克思不仅成为科学研究和使用系统方法论的历史先驱和现代系统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田文富 《学习论坛》2006,22(7):12-14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学科,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王剑峰 《学习月刊》2014,(20):15-16
一、中国文化与传统伦理思想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且绵延不断传承了数千年,它有着众多的结构层次,这种文化传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催生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伦理思想,中国文化传统及伦理思想也推动着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即便是在今天。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上,同时表现在社会的组织管理、运作关系及机制上。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面、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文化思想。江泽民的科学文化思想包括科学文化的内涵、科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学文化的内容结构以及如何对待世界科学文化成果和科学文化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人类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积淀,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源流,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可能抛弃它原有的积淀而从头开始。传统文化是客观存在,它为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同时又给新时代的发展予以制约和影响。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总书记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指示,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一、传统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趋向多极化,经济快速发展使全球化更加深入,各种文明之间的交融、交流和交锋也日趋频繁,包容文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的一种科学、可行的文化生成模式。只有立足于发展包容文化,才能不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和谐,为建设和谐世界创造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体现了崭新的人文价值观和社会文明理念,是人类对发展认识的升华。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全面协调的发展,是文化融合的内在要求;可持续的发展,是文化推动的优化模式;成果共享的发展,是文化创造的目标追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提升发展的文化含量,以文化含量不断增加为动力,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20.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期,实现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宏伟战略目标。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不但难以发展,而且连现有的发展成果也会丧失。因此,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着眼于创新稳定理论、开拓稳定思路、完善稳定机制、破解稳定难题,牢固树立科学稳定观,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稳定环境。科学稳定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动态、公平、和谐、可持续的法治稳定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