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立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到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已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掩护十纵、十二纵和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开辟新的解放区;刘伯承司令员则率一纵(辖一、二、十九、二十4个旅)和中原局机关,组成后方指挥部,北渡淮河,挺进淮西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西进,向贵州腹地进击,把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十几万大军甩到了湘西,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它发生在1947年12月,时值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这个月的上旬,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的展开和歼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进国民党统治区的胸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胜利地完成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霸王,即楚霸王项羽(前233-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西七里)人.楚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项羽24岁时,跟随叔父项梁斩会稽守殷通起兵反秦,为裨将.前208年,楚王任命项羽为次将、封鲁公.与末将范增在上将军宋义的统率下救赵.行至安阳,宋义逗留46日不进.项羽斩宋义头,拜上将军.悉引兵破釜沉舟救赵钜鹿,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击破秦军,项羽威名天下,始为诸侯上将军.率各路诸侯军西进消灭秦军有生力量,收降秦大将章邯后,直取秦都城咸阳.大军走到函谷关时,刘邦已占领咸阳,并派兵守关阻挡项羽入关.项羽大怒,破关而人,率40万大军在新丰鸿门安营下寨,准备第二天早晨一举消灭刘邦驻在霸上的10万军队.由于项羽的叔父项伯为报张良活命之恩,走露了消息.张良为刘邦出主意,解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止"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时,在河南新县水口村发生了一重大事件,战斗英雄野战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被就地枪决.这次由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公审大会,震惊刘邓大军全军.  相似文献   

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揭开了全国范围内战略进攻的序幕。但中原三军于1947年7月和8月初至新区,立足未稳,兵力处于劣势,所以我认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全国范围内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和中原三军在战场上确立战略优势地位,是两个时间和范围均有差异的概念。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其战略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刘邓主力撤出大别山、实施向西战略,往往一笔略过。导致对中原战场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比较混乱。有的人把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战略进攻等同于我军在中原战场上形成战略优势,并且说,以豫东战役和襄樊战役为标志,我军在中原战场上粉碎了敌人的防御体系;①有的说,从1947年7月到1948年6月,敌我在中原战场形成僵局,直到豫东战役取得了胜利,我军才确立了战略优势地位②等等。观点大相径庭。本文结合考察刘邓主力实施向西战略,对中原三军战略优势地位的确立及其相关问题作些探讨,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正>西梁山位于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白桥镇东南部,东临长江,与芜湖境内的东梁山夹江对峙,合称天门山。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在此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三昼夜,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为中路大军首渡长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战斗十分激烈,解放军千余名指战员血洒西梁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贺龙寻得"彝务"高手 1949年冬,贺龙率一野10万大军由陕入川,配合协同二野刘邓大军和四野一部,分路挺进大西南.  相似文献   

10.
宁力星 《党史博采》2006,(12):36-38
1938年10月初,八路军四纵政委邓华主持召开了九间房子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和冀东抗日联军全部向平西转移,西撤整训,结果惨遭失败,冀东抗日力量遭受严重挫折,出发时的五万大军,到达平西的只有高志远部千余人和蓟县遵化一带的几百人。本文仅对平西大撤退的经过与得失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许正 《党史博采》2003,(10):35-37
一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解放了重庆市.  相似文献   

12.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西距中国4000英里的古罗马帝国正处在剧烈的变革时期,到处笼罩着硝烟。当时,身为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为同与己形成鼎足之势的凯撒、庞培争夺霸权,决定向东扩张势力,率领大军东征安息(今伊朗东北),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一度所向无敌的罗马军团几  相似文献   

14.
1947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从此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经过一年多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中原之敌已被我军歼灭殆尽,剩下的就是猬集在徐州一带的国民党精税部队刘峙集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对蒋介石的徐蚌会战计划,决定动用英勇善战的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共60万劲旅,在东起江苏海州、西到河南商丘、北到山东薛城、南达安徽淮河,东西长700里,南北宽500里,面积达87000多平方公里,地跨四省的中原大地上,发动中国革命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淮海大战,歼灭蒋介石赖以生存的战略劲旅刘峙集团,粉碎蒋介石的徐蚌会战计划,解放全中国.  相似文献   

15.
1949年6月,我解放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挥戈南下.经福州战役、漳厦战役,国民党残军遂告全面败北,蒋帮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队10万余人被歼.  相似文献   

16.
情满天山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为响应毛泽东关于“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的号召,参加解放新疆的二十万大军,收起刀枪,铸剑为犁,开始了向亘古荒原的大开发。为使官兵们真正安下心、扎下根,王震等部队首长深知官兵们的苦衷,从湖南、山东等地招收大批女兵进疆,使官兵们就地成家,荒原有了第一声婴儿的啼哭。随之,从四川、安徽、甘肃等地,大批青年男女进疆,还有不少转业军人、退伍士兵、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纷纷加入到建设新疆的大军中。响应党的号召,不断从发达的中部与东部走上这条西…  相似文献   

17.
第五集鱼水情深没有人民,不依靠人民,红军游击队就不可能生存,就会被消灭。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群众依依惜别。长征中的红军。迭印:陈毅诗字幕。男:“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女:这首诗是1936年陈毅在赣南五岭山上写的。那时,正是他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19.
陈毅元帅是著名的儒将,一生戎马倥偬,才华横溢,给我们留下了三百余首诗章。他自1945年10月奉命来到山东,至1947年9月率领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南下豫皖苏,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经略中原,在山东度过了两年时间。在这段日子里,他和粟裕、谭震林、许世友等一起,指挥华东野战军,在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战场上,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胜利。军旅之余,也写下了十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可谓一路烽烟一路歌,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到荡气回肠,分外亲切。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调动30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在华东战场上,蒋介石集中了58个旅,约46万人的兵力,采取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企图首先占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九年夏,我解放大军长驱入闽,解放了闽北大片土地,旋即兵分三路直捣省会福州,福建全省解放指日可待.此时,坚持战斗在敌人后方的闽南游击武装和革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装的和非武装的斗争,度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岁月,已经胜利在望了.为了配合解放大军迅速解放闽南,顺利接管城市,恢复生产秩序,一九四九年八月,遵照闽南地委的指示,中共漳、泉、厦临时工委决定,在漳州组织"龙溪人民解放同盟",作为党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