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62年秋天,郭沫若去普陀山旅行,在梵音洞前捡到一本小型日记簿,揭开封面一看,写有对联一副:“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四个字“春在哪里”。再翻到第二页看,竞有一首绝命诗。郭老对随行人员说:快快寻找这本日记的失主。人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个女学生,名叫李真真。郭老对她说:看了你日记簿上的一副对联与横批,可知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2.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3.
袁浩 《奋斗》2010,(12):63-63
有副对联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想起这副对联的含义,颇感受益。  相似文献   

4.
知识园地     
“红军”和“长征”的来历“红军”名称来自一副对联。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了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次日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了一副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  相似文献   

5.
灵魂的裂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上联说的是一个“贪”字,下联说的是一个“悔”字。如果把这副对联用在原东丰县农业局计财科长邢华中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翻开邢华中的档案,他也有过令同龄人羡慕的光彩历...  相似文献   

6.
1959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的一副对联,写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念完对联后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他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同志题写了这副对联。1988年11月11日至1989年1月7日,胡耀邦在长沙,住在省委接待处九所。1月6日上午,耀邦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大学内,湖南大学翁祖泽校长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圣初教授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对联喻志育人1919年,李大钊借回老家河北省乐亭县的大黑坨村度假的机会,把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带回到了农村。他发动群众,破除迷信,相信科学,推倒了村里“华严寺”内的泥像,创办了“大黑坨村国立初级小学”,使故乡有了创办学堂之风。李大钊非常热情地支持了学校的工作,开学第一天,他亲自为学校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学校的大门两旁。这副对联是:“学校造人材,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后来,当友人吴弱男请他书写一张条幅作纪念时,他想到明代的杨继盛为了反抗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曾写过“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8.
1959年10月,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省南阳地区视察工作,游览了南阳城西郊卧龙岗武侯祠,对武侯祠一副对联颇为颀赏。其联云: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南阳襄阳。 这副对联是湖北人顾嘉衡于清咸丰年间任南阳知府时撰写的。“先主”指刘备,“后主”指刘备之子  相似文献   

9.
黄炳麟 《唯实》2006,(10):63-63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一副对联.许多当代联语选本,乃至中学语文课本都选录了,不少文人雅士在书斋客厅也喜爱悬挂它,已经成为公认的对联精品.  相似文献   

10.
百字杂论     
对联中的政绩现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为出“政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无中生有的不良现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年过半百的唐德学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消息传来,社里的职工们都为他高兴,大伙商量送给老主任一份礼物。这不,新年前夕,职工们给他家送来一副对联,上联是“上下班不分上下班”,下联是“节假日没有节假日”,横批是“企业栋梁”。 这副尚欠工整却又十分独特的对联,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勤奋清廉的老黄牛形象。  相似文献   

12.
秦春兰 《党建文汇》2009,(10):32-32
前不久,有人网上曝料,称重庆市北碚交通局门口有对联一副,曰:“怕辛苦莫入此门,图轻松另谋他路”。让上门办事者觉得是“警告”来者,而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对联是意在告诫员工上班要不怕辛苦,群众产生歧义完全是个误会。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红白喜事都要索贿收礼,有人写了一副讥讽联:“大老爷做寿,金也要银也要,红白兼收,无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袁世凯死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联中以“袁世凯”三字与“中国人民”四字不能成对而巧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民国初年,军阀一个接一个地轮换上台,民不聊生。有人将“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八个字巧妙地嵌在一副对联中:“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冯玉祥将军也曾针对腐败风气送给汪精卫一副对联:“一桌子点心半…  相似文献   

15.
贵州各地曾有各种会馆建筑数百座,至今尚存数十座。各省会馆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而精彩对联堪称会馆文化的“点睛之笔”。万寿宫是江西会馆的别名。镇远万寿宫牌楼式山门楷书阴刻一副歌颂许真君的对联:“惠政播旌阳,儒学懋昭东晋;涤源平章水,道法永奠西江。”黔西湖广会馆三楚宫牌楼式山门镌刻三副对联,其一为:“庙貌控西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才学过人,在一生中留下许多烩炙人口的对联。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寄住在南开时的同学王朴山家中,曾题写一副对联赠王朴山:  相似文献   

17.
家教妙联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家教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清代郑板桥曾写过的一副家教对联,教育子女精读一些好书,做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祠中挂的一副对联,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耀然于世。  相似文献   

18.
罗卓云曾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宝庆地方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1922年他变卖家产,在家乡隆回创办了“维央”学校,免费招收目不识丁的山民入学。在校门口题写了一副对联:“此处有药能光眼;这里无钱可读书。”吸引了很多无钱读书的贫苦人家子弟。该校为大革命运动培养了不少人才,1925年  相似文献   

19.
1962年初秋,艳阳高照,柔风徐来,远山含黛,近水耀金。挂职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常德地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桃花源。那时的桃花源除了头门牌坊以外还有一座二门牌坊。二门牌坊立在如今的穷林桥和菊圃之间,牌坊大门两边的石灰砖柱上,用隶书阴刻着三副对联。一副曰“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副曰“桃花流水杳然去;赢颠刘蹶了不闻”,一副曰“且欲近寻彭泽宰;至今传者武陵人”。胡耀邦行至二门牌坊时,打住脚步,抬头看了看柱上的对联,问身旁的一位同志:“谁是彭泽今呀…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就是曾山同志。 曾山是江西省吉安县人,于一八九九年出生在白沙曾家一位乡村教师的家里。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日,他千里迢迢回故乡,为自己家庭题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难一死为人民。”另一副是“念大嫂继夫志坚持革命留青史,赞桂香不人后困守家园待高慈。”(独子指曾山同志,他的父亲曾采芹,是我党地下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