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虹 《学习月刊》2012,(18):24-26
“道”毋庸置疑是道家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最早提出道论的是老子,老子哲学是围绕“道”来展开,庄子以老子哲学思想为基础,对“道”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术界多数将老庄并称,将老庄思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两者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对“道”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老子与庄子的“道”进行比较,以求埘老庄的道论有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因此,透过其微妙玄虚的帷幕,揭示其内在思维的逻辑,就成了客观认识老子哲学的必要前提。纵观《老子》全书,不难看出:老子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发展进程的出发点和根本尺度,是三大自然法则。由此构成了老子哲学思维的内在逻辑。那末,这三大自然法则是什么呢?一、对立相生法则。老子认为,无论自然的、历史的还是精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相生的。自然界的“有无”、“阴阳”、“天地”;历史的“治乱”、“兴衰”;精神的“智伪”、“昏昭”等等,统统都是彼此相生相成,即庄子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并生)之说也”(《庄子·各物论》)。具体来说,这一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梳理和审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思想老子提出押“人法地熏地法天,天法道熏道法自然。”穴《老子》第25章雪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穴《庄子·齐物论》雪。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押“致…  相似文献   

4.
作为“百家之冠”的《庄子》,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及“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奇特言说方式,在为历代研究者所关注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如《庄子》各篇有无确定的主旨?其各篇创作意图为何?各篇上下之间有无一定的逻辑次序及内在关联,各篇之中相对独立的寓言故事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以及出现在《庄子》寓言故事中那些光怪陆离的人名地名究竟寓意为何?针对上述问题,王雱对《庄子》各篇作意进行了细微而精到的阐述,以己意进一步探绎了《庄子》内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意建构了外杂篇上下篇之间的义理一致性,并对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揭示;还对《庄子》的制名寓意进行了义理上的阐发。王雱的上述阐发多具开创性,对于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主旨和深刻寓意,以及更为系统整体地把握《庄子》文本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斌 《世纪桥》2008,(10):61-62
道论在本体的意义上,老子庄子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老子本源之道并未达到本体的高度,庄子在自觉地区分了道和源的基础上,把道推向了超验世界,又把老子“道”本源论命题转换成知识论命题,通过对知识论的否定而成就了本体论。比较西方哲学传统的本体论,道本体更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7.
清谈为魏晋午间地主阶级,特别是门阀士族所崇尚的一种习气。他们远离世事,崇尚虚无,空谈名理。当时清谈的主要内容为先秦儒家典籍中的《周易》和道家的《老子》和《庄子》。这三部书合称为“三玄”,  相似文献   

8.
正在先秦诸子中,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与老子并称的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用两段文字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老庄后学”即通常所谓的“庄子后学”。以下着重从人学角度,略论老庄后学的思想特点及其对老子和庄子的继承和发展。 一、人性自然——老庄后学的人性论 老庄讲道与物的关系,讲人之得道,是从道与德的分别上加以论述的。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德是道在主体之中的呈现;庄子讲“泰氏……其德甚真”(《应帝王》),也是道见之于主体的展示。但老庄都未明确地论及“性”的问题。老庄后学则对“性”所论甚多。如说:“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自然无问,谓之命;留动而生  相似文献   

10.
有关老庄学说之异同,今人已从世界观、方法论、社会政治思想及哲学上的本体论、认识论等各方面多有论述。本文拟就老子与庄子的生死观作一比较分析,以探讨二者的区别及其意义。 “死生亦大矣。”(《庄子·田子方》)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将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样,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流派也会在生死观上有所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一步的研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老子与庄子的思想体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言老庄,非仅指老聃、庄周其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