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1909年,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因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因而对他要求更严。七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竞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2.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6):55-55
正《跟毛泽东读资治通鉴》于立文著红旗出版社2014-6《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生前,有一段时间,读《资治通鉴》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一天,毛泽东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孟锦云说:“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有时间了。”话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却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感伤。  相似文献   

4.
每逢节假日,子女们来团聚,是毛泽东的一大乐趣。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聊聊天。毛泽东最爱和子女们谈的话题是读书。他总是希望子女们能多读些书,多掌握些知识。 岸英的爱人刘松林是学历史的。一些年代、朝代她老是搞不清,在谈话中,她总把这个年代的事串到那个年代。毛泽东常常笑着说,你一下子就把历史抹掉几千年。历史是毛泽东最精通的学科之一,他以通读二十四史闻名于世。他从思想上要求松林注重对历史的学习,也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亲自为他开了一些学习的书目,《资治通鉴》、《前汉书》、《后  相似文献   

5.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毛泽东很喜欢读它。据他晚年说,《资治通鉴》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又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噢!《资冶通鉴》写了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史事,共300万字。它的主编是北宋的司马光。  相似文献   

6.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0,(11):10-13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他阅读过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关五代十国的内容。仅在读新、旧《五代史》时,他就在书中写下近四十条批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父子与朱温父子之间的较量过程作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点深刻精警,融入了他对战略谋划、攻守转换、事业起伏以及临机决断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蓝卓娅 《前线》2014,(5):120-120
钱穆生于1895年,12岁丧父,中学毕业后,因家贫不能进大学深造,乃刻苦自学,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刘向歆父子年谱》《论语要略》《国学概论》等著作,这与他热爱读书、学习有很大关系。近读《思亲补读录--走近父亲钱穆》,书中记录的青年钱穆的读书经历很特别,令人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文武百官向皇帝“上书言事”。历来喜欢读史的毛泽东,对占代“上书”的作用及特点很感兴趣。早在秦汉时代,“上书”中便出现了许多奇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治安策》等,此后历朝历代皆有佳作。在毛泽东看来,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读古代好的“上书”,从中可汲取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达到资政育人、古为今用的目的。在读《旧唐书》、《新唐书》的过程中,毛泽东对其中儿篇有代表性的“上书”,如马周上唐太宗书、朱敬则上武则天书、姚崇上唐玄宗书等反复阅读,在浓圈密画中留下了不少评点文字,很值得我们回味一番。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4,(5)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睡觉时床头放着《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其...  相似文献   

10.
刘阿平 《党史纵横》2001,(11):16-16
朱德自幼就聪颖睿智,在私塾中又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在先生的指导下,他先后学了《四书》、《五经》、《通鉴》及二十四史等书籍。从此,他一生在书海涉猎,特别是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且养成了联系实际的学风,达到博古通今、以史为鉴的读书最高境界。一次,朱德看完一本记叙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印活本后,又很有兴致地把《唐书》、《资治通鉴》、《隋唐佳话》等历史书找来,认真翻阅了书中有关李世民的记述和评论。经过仔细分析比较,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李世民告诫他的儿子李治,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载舟航行,也能覆舟落水。这仍…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说话,向来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邓榕在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里说,她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千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  相似文献   

12.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3.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14.
梁衡 《学习导报》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15.
刘伯承“偷”馒头刘伯承一生治学,孜孜不倦。他不仅翻译、校订了许多外国军事著作,还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论文,其中近百万字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就是他几十年不倦治学的见证。刘伯承背书是出了名的,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参加护国军后,他依然坚持读书背书。一天休息,刘伯承又捧起《资治通鉴》来读,同事拉他出去喝酒玩乐,他  相似文献   

16.
陈晋 《党的文献》2011,(1):117-120
毛泽东读史,不只是读中国的,同时也读外国的,特别是对西方的历史,他也是常读不懈,十分了解的。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长置于床上,经常要翻阅的一本书。他既读世界通史,也读外国的国别史。为了研究美国的历史,他曾让人从北京图书馆借阅美国历史学家卡曼和施里特合著的《美国全史》等书。他还曾经特别叮嘱工作人员,借欧美的历史书,既“要有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1949年底出访苏联期间,毛泽东比较集中地看了《彼得大帝》、《拿破仑》、《库图佐夫》等十几部欧洲历史人物传记影片。斯大林知道后评价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最简捷的办法。”西方的历史,毛泽东最熟  相似文献   

17.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提到:刘邓从来坚持自己起草文件和报告,从不让人给他们写讲话稿子.刘邓有个共同的特点,讲话从来不拿讲话稿,但一篇讲话,洋洋洒洒数小时,竟然十分精彩,真可谓“胸有成竹”、“腹稿在怀”.(第586)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大部分文章都是他的讲话、谈话形成的.他的这种“讲话从来不拿讲话稿”的务实领导作风的确是令人钦佩和值得效法的.  相似文献   

18.
正张伯驹乃书画鉴赏大家,眼光厉害得不得了。《回忆张伯驹》一书,有一篇其女儿的《忆父亲二三事》,里面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写文章的、作书画的乃至唱戏的,好像都有这么一点的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个个到家,味道十足。张伯驹这些打底子的书,如今不要说文物鉴定专家了,便是那些专门写书的作家,也早就没那闲工  相似文献   

19.
丘行 《柳州党史》2001,(3):30-31,29
父亲又失业了。一年后我只身从三江回柳州,考取了广西省立柳州中学。令人惊喜的是又遇上路璋先生,而且是我们班的导师(类似班主任)。奇怪的是他的第一句话:“听说你在古宜拼老命买了一本书?”“是的,苏联班台莱夫的《表》”,“好,多读好书,如高尔基的《母亲》,还有鲁迅和茅盾的书。稍停,他热切地看着我:“蚂guai皮”的事弄清楚了么?我一时答不出来,只觉得双颊发热。  相似文献   

20.
王妍 《先锋队》2015,(3):53
普京:酷爱经典名著和历史传记普京最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名人的传记等。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他。普京还透露自己通常不是“读”书,而是利用MP3来“听”书,也阅读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卡梅伦:自评很“勤奋”度假也读书卡梅伦说自己读书“极为勤奋”,凡是度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