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阮丹 《当代贵州》2023,(35):16-17
<正>追本溯源,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显意义深远。一座石头城,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屹立黔中,承载着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安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云峰八寨的云山屯和本寨、天龙屯堡等地,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房建筑群,是屯堡文化典型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2.
石峰 《当代贵州》2023,(35):22-23
<正>屯堡文化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屯堡文化被视为贵州汉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600多年前的故事也会在21世纪继续上演。  相似文献   

3.
阮丹 《当代贵州》2023,(8):12-13
<正>“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屋顶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句谚语常用来形容屯堡人生活的村寨,而拥有众多石头建筑的天龙屯堡成为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顺大屯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是谁?我是平坝。这里住了什么人?屯堡人。屯堡人是什么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屯军后裔,也就是古老的汉族。除了屯堡人以外,我这里还居住着回族、彝族、白族、  相似文献   

4.
付松 《当代贵州》2011,(30):31-3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的汉族人——"屯堡人"。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习俗方面与贵州省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别。屯堡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族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化符号不断消亡、文化功能不断减退,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困境。本文对安顺屯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揭示其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传  相似文献   

6.
林杨莉 《当代贵州》2023,(35):26-27
<正>8月10日,“屯堡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上,省内外40余名专家学者,就“加强屯堡文化研究推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进行研讨。本刊摘登与会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学科执行主编王金会: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安顺屯堡村寨,随处可见穿寨而过的清澈河流,雕刻精细的石桥,古朴独特的石房,山清水秀,流淌着悠远的江南韵味。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然而安顺市大屯堡景区的游客却是纷至踏来,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云峰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旅游助阵,安顺旅游迈出新步伐。"讲好屯堡故事"成为安顺旅游正在挥笔写就的新篇章。"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屯堡文化旅游圈呼之欲出,使安顺形成‘黄果树+龙宫+大屯堡’旅游产业体  相似文献   

8.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张丽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10):31-31
2013贵州·安顺(屯堡)油菜花旅游节于3月16日至5月5日在西秀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油菜花旅游节以"宜居安顺、风情屯堡、美丽乡村"为主题,主要开展名人名嘴话说屯堡、百名新闻记者、百名作家、百家旅行社进屯堡、屯堡民俗风采大展示、屯堡蟠桃盛会祈福、云峰户外运动休  相似文献   

1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23,(44):78-79
<正>屯堡文化是贵州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的神秘性、唯一性、持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隐含着尚待研究解读的诸多文化密码。明代屯堡在贵州古代城镇兴起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关注这一点,不仅对我们研究贵州城镇史有重大价值,在当代城镇化的规划与建设中,同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贵州城镇的出现与发展走过了一条与其他省区不同的道路。宋元以前的贵州城镇,大多处于自流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石新荣 《党建文汇》2006,(10):44-44
近日,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专家专程前往距离贵阳75公里、黄果树60公里的安顺市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里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相似文献   

12.
屯堡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安顺屯堡近些年来已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开发,区内的天龙、本寨、云山等先后或以外来公司承揽,或以开办艺术节、旅游节等形式进行了开发,打下了一些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仍处在初始阶段,效果不明显,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出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因而不能展现出屯堡文化独特的魅力,演绎出屯堡独特的韵味,同时当地居民和村民也未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地域文化的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尚未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一、屯堡旅游开发的原则1.“社区参与,居民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贵轩 《当代贵州》2023,(1):58-59
<正>守变互洽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存在。站在600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我们深深感到,屯堡虽然只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一小块垫脚石,但屯堡及相关遗存背后积淀着深厚的历史,蕴藏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我们有必要从历史长时段和大视野出发,把屯堡及相关遗存放在明朝南征北战的军事背景下去认识,置于多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去重构,着眼整个贵州发展脉络的基本图景去梳理,发现其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重大军事价值,发掘其仍可“磨洗认前朝”的重大历史价值,发扬其共同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15.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0):54-54
屯堡文化是贵州历史积淀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是600年贵州历史进程中凝聚的一个谜。在当代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屯堡文化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去寻访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涂光禄 《当代贵州》2012,(21):34-35
"凤髻玉簪长衣大袖依旧明时模样,乡歌俚语古道热肠不改江左风流。"这幅对联,写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今天的屯堡人,主要聚居在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交界处的七眼桥、大西桥、旧州、双堡、东屯、刘官、天龙等乡镇。他们的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古老的文化习俗,其语音也有别于周边的汉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现象。从"调北征南"到贵州建省"屯堡"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送水陆御史韩侍御归所治序》记载:"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  相似文献   

17.
正安顺旧州古镇,这里是屯堡人的"故里",路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墙上至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六百年前,这些城墙曾是大明帝国牢不可破的军事阵地,替这个帝国镇守着一方疆土。岁月荏苒,时光风蚀了刀枪,却把文化永远地刻在屯堡人的心上。除了美丽的衣饰,传统的礼仪,流传了数百年的屯堡菜同样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8.
正走进贵州,走进安顺,走进西秀。你可以赏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区、住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听屯堡故事,领略600年大明遗风,感受高原秦淮余韵。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这里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山青、水秀、洞奇、情浓,环绕西秀周边的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有"水上石林"龙宫,东有"高原明珠"红枫湖,北有"天下第一奇洞"织金洞。  相似文献   

19.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20.
正傩面具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傩雕已发展成为安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从事傩雕技艺的民间艺人达上千人。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背后,地戏文化的传承也应引起重视。5月31日,记者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屯堡傩雕文化博物馆,馆内形态各异的安顺地戏面具——仡佬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傩戏面具、阳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