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论物质     
朱兰芝 《理论学刊》2005,4(12):24-29
在二元对立的哲学视阈中,物质概念是一个高度抽象了的概念,因而它不再是指称现实的物质的概念;它就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样,是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的产物。哲学的发展必然要超越这样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而代之以新的物质观。新的物质观的要义是:物质是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它只能是人的视阈中的物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4)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概念。研究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必须明确一定的理论前提:其一,马克思谈论物质概念总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展开。其二,马克思考察的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物质形态,而非抽象的、一般的物质。其三,马克思探讨物质的目的在于揭示物质背后的社会关系,通过批判商品拜物教、物化等现象,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从而建构起自由人联合体。正是这个意义上,澄清历史前提,划清思想界限对正确解读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概念作为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范畴,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历史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同样,对于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确立以人的对象性活动为基础的身体哲学思维,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哲学范式。马克思身体哲学对当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身体哲学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其核心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音乐教育"身体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音乐教育"身体观"可以从主体、实践、自然、社会、思维等维度进行解读,包括音乐教育身体主体观、音乐教育实践身体观、音乐教育自然身体观、音乐教育社会身体观、音乐教育感性身体观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性的概念,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我们对马克思"社会"概念认识却存在诸多误解。我们主张,马克思"社会"概念围绕的中心问题是现代性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社会"概念内蕴了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回答方式,彰显了其理想性、批判性和构成性的独特意蕴,显示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体系是实践唯物主义;目前流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的说法,没有充分体现马克思在哲学研究重心方面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其后果之一仍然是限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8.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剔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马克思主要依赖于黑格尔哲学来理解法律,法律被视作人类自由精神的彰显.这一解释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随着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解释原则的确立,马克思找到了澄明法律现实根基的哲学武器,法律不再是理性自由的体现,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莺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基础中有其起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阐发了法律的历史生成规律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体现在它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观立场上。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采取了与马克思哲学立场不同的物质本体论立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不是修枝剪叶、充实完善,而是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并对原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发端于两个有关实践的关键性概念,一是“对象性活动”概念,二是“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服从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对抗关系的真正社会根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立论基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对马克思哲学中人的概念的理解出发,剖析马克思从"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形成的思维理路,揭示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涵,"现实的个人"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作。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阐明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以诞生,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对旧哲学实践观的巨大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探寻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闪烁的理论光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雒新艳 《唯实》2009,(8):69-7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从确立之初就被奠基于“虚假性”坐标之上。这一坐标的逻辑演进过程是:《莱茵报》时期,由于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意识到法律和观念实际上是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进而意识到了原有理性信仰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继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思辨哲学的颠倒性和掩饰性,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其原因。后期,马克思集中批判了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并判定: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劳动与资本分裂等异化社会关系的消亡,作为异己力量出现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青年马克思就有了自己的正义观,但这种正义观在遭遇了物质利益难题后发生了转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逐步由政治、法律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其正义理论也由一般的正义论转变为制度正义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青年马克思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密不可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马克思正义观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娟 《理论学刊》2006,(11):47-48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准备时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以及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其明确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确立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褚文渐 《理论学刊》2006,(11):40-42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毛加兴 《理论学刊》2006,3(11):42-45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