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2.
首先,感谢巴中市3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建设了红军将帅碑林园。为世代人民缅怀红军奋斗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感谢碑林办的同志也为我的父亲——川陕省委书记周光坦建了纪念碑、树立了雕像。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吴慧龄坐落在古蜀道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广元皇泽寺川陕苏区红军碑林,以其独特的姿容,接待了南来北往的观光者。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1981年为碑林陈列馆题书了“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八个雄健有力的大字刻成横匾,悬挂碑林馆门上方。...  相似文献   

4.
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城口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到1935年2月,城口人民全力支援红军。不仅为红四方面军作向导、送情报,而且选出了优秀的城口儿女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武装配合红军,建立群众组织支援红军,筹集生活物资供给红军。正是由于苏区人民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川陕苏区党政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斗业绩。  相似文献   

5.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开辟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采取镌刻石质革命标语和文献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打击消灭敌人。因此,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伟,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有一位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张琴秋。  相似文献   

8.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10.
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群关系的研究,其实就是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政军与民众关系的研究。川陕苏区存续时间较短,战争残酷而频繁,适宜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川陕苏区存续时期的党群关系,可概括为总体向好、问题不少。尤其是前后两个时期,对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区别,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纠正肃反、征发、没收工作扩大化错误,这些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探讨,更能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肖登国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苏区人民为了对革命先辈表达怀念之情,给后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宝贵精神财富,1993年9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由巴中...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的宣达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后,举行的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不仅重创了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解决了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急需的物资,进一步扩大了川陕苏区,还使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到鼎盛时期,并为日后粉碎敌人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军创立的。红四军长征到达川陕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了社会平等与幸福,还为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川陕苏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意义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们来到川陕苏区访问原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少共川陕省委总指挥长、红四方面军总部女干部李玉兰等老红军,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战友、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将军的故事,现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5.
董保存 《湘潮》2014,(3):28-31
第十三集团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到了川陕苏区编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9日—10日,"重走长征路·脱贫奔康看巴中"主题采访活动在巴中开展,2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近40名记者,走进巴中的山山水水,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记录下巴中脱贫奔康的点点滴滴。平昌佛头山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帅碑林,驷马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州区水宁寺枇杷村;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新村;通江民胜镇鹦鸽嘴村;南江八庙镇普照寺村……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省广元市城区隔江相望,傍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坐落着一座气势不凡的殿宇式建筑。这就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红军石刻标语”碑林。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占地一亩多,实用面积375平方米,横排三段,中间正殿。整个建筑为混合结构。钢筋混泥圆柱,十二翅角,正殿上空悬挂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为红军石刻标语碑林题写的匾额。殿内陈列红军石刻标语碑林43面,标语65条。碑面最高2.5米,最长4米,最重两吨,最大的字有0.4米,所书字体,大多是魏、颜、柳、赵的风格字体。碑林是川陕苏区时政治宣传口号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8.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19.
红军宣传队救了国民党团长的三姨太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旷继勋领导的四川蓬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共产党人旷继勋以领导蓬溪起义为开端,在四川、上海、洪湖、大别山、大巴山武装斗争中,锻炼成为著名的红军战将。蓬溪起义在四川和西南地区以至全国产生重要政治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和先声,为红四方面军进军川陕奠定深厚的政治基础、军事基础、政权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