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儿子也十分争气,读书用心刻苦。母亲靠卖鸡蛋、上山采药材等省吃俭用,供养儿子考上了大学、修完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儿子逐渐成长成为一名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而母亲却被艰辛的日月熬得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儿子成了母亲和这个小山村的骄傲。每每儿子过节  相似文献   

3.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读者朋友: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说明你和你老伴所购买的商品房是在儿子结婚之后送给儿子的。那么赠送给儿子的房产到底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你儿子的个人财产,主要取决于你明确的意思表示。  相似文献   

5.
陈女士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和两个儿子单过。这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症,陈女士自己也不好,照顾不了老伴了。一天,陈女士召集两个儿子商量养老的事。经过协商,她与儿子达成一致,自己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开赡养,陈女士还和两个儿子签了一份赡养协议。随后,两位老人各自跟着儿子生活。可没过几个月,陈女士就后悔了,她觉得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6.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欢迎、欢迎,快里面请……"这天是蒲江县寿安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贺其荣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他正在大宴宾客。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被群众举报,自己成为反面案例。"家里就一个儿子,自己心存侥幸,无视纪律,本想给儿子办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却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全县通报的处分,自己不但面子无光,还给儿子的终身大事蒙上一层灰色。"贺其荣对当初大操大办儿子婚礼的决定悔恨不已。"我知道现在对婚丧喜庆这种事管得很严,大家都很谨慎。"2016年1月28日,贺其荣还专门向寿安镇纪委申报为儿子  相似文献   

8.
正"孺子牛"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邀鲁迅夫妇于聚丰园话别。席间,鲁迅哼成七律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榆树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凤山和儿子涉黑案,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在其儿子"成长"为罪犯的背后,是身为父亲的徐凤山用暴力为儿子铺就的一条罪恶之路。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9,(3)
躺在手术台上,母亲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三个小时后,母亲的左肾脏被移植到了儿子体内,不到一分钟,母亲的肾脏开始在儿子的体内工作。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生命得到延续。可是手术后的母亲在昏  相似文献   

11.
朱经冶原名朱墨,是朱镕基三伯父的三儿子,比朱镕基大十多岁。一次,朱经冶和小儿子朱匡宇拜访朱镕基。朱经冶和朱镕基在一起非常亲热,不  相似文献   

12.
正儿子8岁患病瘫痪后,吴祖兰便成了他的"双腿"。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她背了儿子16年,从小学一直到读完大学。母亲柔弱的肩膀,成为儿子最坚强的依靠。吴祖兰,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一村村民。她的儿子唐汉超在8岁那年患病瘫痪。从此,吴祖兰用瘦弱的肩膀,背起了儿子的未来。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身高1.5米、体重100斤的吴祖兰,背着儿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  相似文献   

13.
我以前在台北有位邻居,从她孩子出国留学,就四处得意地张扬,秀她儿子开的医院和孙女的照片,3年前老两口宣布要移民,把房子让给亲戚住,但却没多久就回来了. 从此除非有人问,她再也不提儿子.不是她儿子垮了,是她儿子更棒了,忙得早出晚归,连老爸老妈看病,都往自己医院一扔,半夜下班才像败兵似的带他们回家,更甭说谈心了.  相似文献   

14.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2,(16):20-21
潘连英不是很清楚,儿子怎么会和校长吵了起来。8年前,儿子林春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县里的重点中学三中。潘连英不理解的是,即使已经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儿子仍常常给她抱怨说,当老师真累。她一度怀疑,是儿子过于理想化,才会这么想。  相似文献   

15.
家和万事兴     
正王燕是七师北方集团奎河公司的资料员,丈夫宋貌麟在七师北方集团富蕴项目部工作,儿子宋恒达脑瘫在家,一对八旬公婆组成的五口之家在一起生活了整整10年。这个家庭虽不幸,但五口之家的点滴生活,汇成了幸福的海洋。2005年2月,王燕夫妇的爱情结晶儿子宋恒达出生,但因产程过长导致脑缺氧,造成脑瘫。为了让儿子早日康复,每年定期在乌市医院化疗2个月。她独自一人仔细地打点儿子的饮食,提醒儿子准时吃药。直到2012年,给儿子做缓解内收肌手术时发现孩子的一侧髋关节严重脱位,医生建议她到大医院就诊,2013年4月王燕夫妇带着家人和朋友的祝福去了上  相似文献   

16.
与以往研究不同,河南D村的代际交换明显偏向有利于子代的一方,但父代并没有牢骚抱怨或理性算计,而是在有劳动能力时全力帮助儿子娶媳妇、买房子,分家之后无偿供给子女生活费用,帮忙照顾孙子,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尽量少麻烦儿子,代际关系呈现出一丝淡淡的悲壮和温情。父辈心中深藏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本体性价值和为儿子操心的村庄舆论形成强大的意识形态,驱赶着父代不怕牺牲、努力为儿子福祉奋斗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武西 《新湘评论》2010,(16):53-53
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  相似文献   

18.
自从儿子上中学之后,我与儿子见面最多的地方,就是餐桌上。餐桌,是我们一家三口,尤其是我们夫妻俩与孩子聚在一起最多的地方,也成为我们了解儿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儿子在学校的情况,除了老师告知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餐桌上获悉的。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新鲜的事,开心的事,或者不顺心的事,儿子都会告诉我们。这算是我们从小培养他的一个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是儿子上  相似文献   

19.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20.
儿子     
所有的父母都一样,给了儿子生命和健康还不够,总以为还需要给儿子些什么,给儿子许多许多。给儿子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平常日子里想得可能少一些,无非是穿衣吃饭上学读书。一旦有特殊情况,想得就比较多。不过,再多也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父母总想把世界上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