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9年1月,北平解放时,我正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军进城以后,党组织也公开了。我和我们学校的几十名党员一齐参加了在北大四院召开的党员会师  相似文献   

2.
我生于1921年,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和西南联大数学系.抗战时期,我的伯父孙越崎支援抗战并开发大后方煤业.到四川任天府煤矿等四个煤矿总经理.我也随其到大后方读书.于1945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曾先后在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淮南煤矿当职员。1948年冬父亲孙英坡叫我回北京(时称北平).于是我回到北平接手福兴面粉厂。时值中国旧制度崩溃、新中国建立之际.每个人都在考虑去留问题。我选择留下来.开始正式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此后的60年.我一直生活与工作在北京.经历了国家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3.
善意的谎言     
金晖 《党建文汇》2002,(1):46-46
我与少奇相识,没有秘密。我在大学读书,同北平地下党很接近。国共和谈期间成立了军调部,叶剑英、张治中、马歇尔是共、国、美三方代表。军调部下面有个军调处,军调处需要翻译,地下党便推荐了我。  相似文献   

4.
1948年我17岁,在北平惠中女中读书.那年1月,我参加了中共地下党,1949年转正后,担任惠中女中党支部书记,负责学运工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二月九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日。五十年前,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曾经号召、推动了许多爱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那时,我在上小学,看到我那在湖北女师读书的姐姐尹卜甄,在湖北省立九中读书的哥哥尹卜骅和他们的进步同学,响应北平“一  相似文献   

6.
李时雨同志是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他是我党三十年代一位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为谴责英日帝国主义暴行,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沪案后援会,声援上海工人、学生运动.在北平国立大学法学系读书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的卧轨、南下请愿运动,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间,他被党派回东北,发展抗日武装,组织成立了“黑龙江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李时雨任副司令.活动在巴彦、呼兰、兰西等地,…  相似文献   

7.
1924年.我出生在军阀混战的北京.我的父亲姚继明参加过1926年的北伐战争和1929年的反蒋战争.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所以六岁之前.我都没有见过父亲.是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爷爷家.1929年反蒋战争失败后.父亲回到北平.一家人从北平郊区的姚家坟村搬到了和平门内后细瓦厂的一座二层小楼.从此我们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在绒线胡同小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师大女附中。  相似文献   

8.
曹仲彬 《新长征》2009,(10):5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60年前,我才18岁,正在北平读书,有幸正赶上建国某些活动。今天,为纪念建国60周年,我特意回忆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夕的北平古城.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北方的最大堡垒,东北、华北各地的军政要员、特务、溃败的散兵游勇以及封建军阀、官僚政客、土豪劣绅、流氓地痞等陆续汇聚到了这里。辽沈战役胜利后,我人民解放军迅速入关.会同华北部队对平、津形成分隔包围之势。北平之敌已成惊弓之鸟,一些国民党军政大员纷纷携眷南逃。但也有国民党部队在调兵遣将修筑工事.准备凭借城池与我军决战。为了及时掌握敌情.尽快解放北平.  相似文献   

10.
我所认识的彭真同志人民日报记者金凤我认识彭真同志.已经有45年了。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大军挥师入关.平津战役已经展开。从北平、天津去解放区的几千名学生以及从解放区调来的大批干部.齐集河北省的良乡.组成北平、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准备接管...  相似文献   

11.
陈志 《红岩春秋》2023,(10):36-41
<正>90多年前,一位在重庆联合中学读书的万州热血青年,在21岁时背着行囊前往北平求学,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他就是备受人们崇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务活动家林铁。林铁早年远离家乡,去世也已30多年。为缅怀他的历史功绩,我怀着崇敬之心拜谒其出生地,走访乡亲及知情人士,并从历史资料中披沙沥金,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与胡乔木相识于清华大学读书期间。1930年夏.季羡林与胡乔木同时考入清华大学。当时,胡乔木考取的是物理系。因其喜欢文科,入学后随即转进了少时就钟爱的历史系。18岁的胡乔木是清华园内的活跃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名为“胡鼎新”的胡乔木,因参与并领导北平学生进行游行示威,上了北平市警察局的黑名单。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父亲18岁时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正在大学读书的父亲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史观》,一本是《中国向何处去》。读了这两本书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他心中点燃了。父亲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几位共产党员发现他做事踏实、忠诚可靠,几次传送秘密文  相似文献   

14.
李芸生  五一 《党风建设》2002,(4):20-20,18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的北平守军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傅作义在我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下,表示愿意接受我党我军提出的条件,立即派副司令邓宝珊到我平津前线司令部洽谈。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出市区,进至我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相似文献   

15.
刘冰  苏峰 《北京党史》2009,(3):41-43
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49年4月中旬.我作为河南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团团长来的北京.那时候还叫北平.正是国共代表和平谈判期间。我从河南来北京,可是费了老大劲。因为当时新乡、安阳还未解放.我们只能取道刚解放的山东.代表团从河南省委所在地开封先是经陇海铁路到徐州.再走津浦路到济南.在济南受到了山东分局青委书记刘导生同志的热情招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很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我读的书很多。也很杂,很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在读的书中我尤其喜欢小说、诗歌、散文、历史和名人传记。书是一个人可以一生相依相伴的良师益友。对此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7.
1949年9月27日.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定都的问题,早在这年3月.中共中央经反复斟酌和征求意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议.采取投票表决方式,作出了新中国定都北平的决定。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北平市200万人民。在市委、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俭朴 在北平时期。鲁迅虽然和母亲、朱安女士住在一起。过的却完全是一个独身者的生活。孙伏园注意到先生西服的裤子总是单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他也永远穿着这样的单裤。周老太太对孙伏园说.先生身上穿的还是三十年前留学时代的裤子。已经补过不知多少回,她看不过去,为他做了一条棉裤,可是先生就是不穿。他对孙伏园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经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  相似文献   

20.
马志远(乳名耕田,大名儒行,号伯敏),1902年10月23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兴村。初在本村上私塾,后在东冶沱阳高小读书,与徐向前是同班同学。1921年上朔州农校,1924年毕业,赴北平投考,考入山东曹州高中读书,当年冬天因直奉战争返回故里。1926年至1927年在家乡静修草堂自习读书。那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买书,他不惜卖掉家里的部分土地,到1937年时藏书已达一万余册。这些书在战乱中均已散失。他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搜集资料,1930年撰写了《永兴村乡村小志》,1931年编著了《徐松龛年谱》。为了体察民情,1928年春,他出游京津沪杭苏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