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40年初秋,我们津南自卫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之后,奉命恢复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建制,部队从冀中进驻到陕北的米脂县,团部驻扎在米脂县城内蟠龙山上的一座大庙里.这时,我是七一九团副团长,后来因为团长张仲翰到延安学习,由我和政委曾涤同志负责部队工作,我又兼任了米脂县城的城防司令,还当上了米脂县中学的董事长.那时,蒋介石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对陕甘宁边区大搞经济封锁,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停发了我军的粮饷,使边区军民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在我团驻防的米脂县城里,设有国民党的县党部和所谓国民革命政府.他们嘴里空喊抗日,暗地里搜集我方情报,挑拨我军和群众的关系,阻挠我们发展生产,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旅部首长王震同志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多次指示我们,在搞好部队休整、训练的同时,开展生产自救,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我们刚到陕北时就听说,王震旅长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把国民党专员何绍南这个“摩擦专家”赶跑了.旅部首长的斗争胆识和策略,鼓舞着干部战士的斗志.在我们同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中,1941年的春节来到了.大年初一,米脂县的各界人士到驻地给我  相似文献   

2.
《党的文献》2012,(2):3-6
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连续掀起反共高潮,并加紧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到1940年秋,边区的外援全部断绝。为打破经济困境,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毛泽东下决心研究解决边区财政经济问题的方针和办法。本刊特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撷取1941年至1942年间毛泽东等关于搜集和订购书报给在重庆的周恩来、董必武等的七封信,刊发于此,以飨读者。这些信件,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毛泽东当时关注和阅看相关书报、尤其是经济类书报的大致情况,也反映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研判国内外时局及国统区政治经济情况的急迫心情。  相似文献   

3.
1939年以后,由于抗日队伍的迅速扩大和国民党对边区经济封锁的加剧,弹丸之地的延安无法承受猛增的后勤供给需求。敌人的企图显然是想饿死、困死我们。毛泽东发动全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党中央突出解决“吃”、“穿”两件大事。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开垦了沉睡的荒山,种上了粮食和棉花,吃的逐渐好转,可穿的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于是,上至领袖下至普通一兵,不分男女老少纺线,这成为当时延安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生产运动中,身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秘书长的任弼时,不仅操持着中央机关…  相似文献   

4.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  相似文献   

5.
汪文忠 《世纪风采》2014,(11):25-26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6.
“各去所偏,归于一是”,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说过的话,也是关于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一句名言。当然,说这个话,也是有当时的具体情况的。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和危机。毛泽东后来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指的就是这个时候。为了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941年,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用了许多时间来调查研究边区财政经济…  相似文献   

7.
善做统战工作的习仲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区土改保护爱国民主人士,维护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一贯性和严肃性 1947年3月,国民党军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担负主要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8.
吴德明 《新长征》2006,(9):62-62
值此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当我回想起参加革命的历程,有段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了3次反共高潮,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想把我们困死、饿死、冻死,给边区军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困难。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党中央机关首先带头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不仅在机关驻地种菜、纺线和做零工,还从住在延安枣园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和住在枣园山沟里的中共中央社会部,共同抽人组成生产队,上山开荒种地和挖窑烧炭。  相似文献   

9.
延安小纺车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小纺线车。参观的人们看到它,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联想到周恩来副主席纺线,联想到南泥湾的歌声……它,就是这一光辉历史的见证。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时,国民党政府却对陕甘宁边区和英勇抗敌的八路军实行经济封锁,实行物资禁运,边区军民衣食奇缺。当时,边区不产棉花,延安军民穿衣主要靠商人从关中等地贩运的棉布来保障。但是,这惟一的来源也断绝了。国民党顽固派在通往边区的大小路口设立关卡,严禁棉花、布匹入境。甚至连回娘家的媳妇带的包袱皮都要收走。为此,延安军民不…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时空     
[故事]在延安时期,我党我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在谈到当时情景时说,那时曾弄到几乎没衣穿,没有油吃,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国民党企图通过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困死、饿死我们,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怎么样才能度过难关呢?毛泽东给边区人民三个选择:"一是革命干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二是不愿解散,  相似文献   

11.
王卫斌 《党史文苑》2009,(11):47-48
1928年10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围剿”,赣西南苏区的吉安县东固区奋起抗争,依靠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率先成立了中央苏区首家消费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雪中送炭     
《党史天地》2009,(6):87-88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李先念面对30万国民党大军对中原军区的分割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和超常胆识,率中原军区的将士们,咬紧牙关,奋力支撑。他仍象平常一样谈笑风生.多次在团以上干部会和小范围的谈话中指出:有五六万久经考验的党领导的军队存在.任凭狂风暴雨,都奈不了我何。国民党部队再多,他包围我们,总不会像围城墙那样把人摞起来吧?  相似文献   

13.
曹春荣 《党史文汇》2010,(11):57-5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和交通管制。企图以此断绝苏区和白区的商品交换,给苏区造成严重的生存危机,妄图将新生的赤色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14.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这种富民政策等于是同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生产技能以及财富创造上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以下简称“边区政府”)成立后,为严防日本敌特、国民党特务渗透,确保边区党、政、军机密信息安全,边区政府把政府系统的保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促进保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毛泽东热”的起点 延安时期,国民党在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的同时,还大肆进行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正如一位美国记者所说,国民党“制造了大量的谎言说他们犯下的各种罪行,用来煽动对红军的仇恨”。在欧美国家、在广大的国统区,  相似文献   

17.
防"左"纠偏,边区土改保护爱国民主人士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军,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任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守榆林.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明确反对蒋介石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有效削弱了蒋介石、胡宗南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纺纱状元”任弼时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本侵略者封锁陕甘宁边区。边区军民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自救运动,自己纺纱织布、垦荒种地,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和广大军民...  相似文献   

20.
1932年7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人民,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重创了国民党嫡系部队,歼敌1万多人。但是,由于未能粉碎“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了战略转移。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蒋介石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的这次“围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