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工作,都希望遇到一个心胸开阔的领导。而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怎样的容人之量呢?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应该站在“沧海不择细流”和“有容乃大”两种观点上去看待个人胸怀和工作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做到“六容。”  相似文献   

2.
“赛末点”(Match Point)又称“赛点”,是网球术语,指在一场比赛中领先的一方球员再赢得一分即可获胜的情况.即领先的球手只要拿下这一球就能赢下全局比赛;当然如果拿不下,比赛仍将继续,而最终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那么,在职场中,哪些容易成为决定输赢的“赛末点”呢?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3):112-113
【求助记录】驾驶汽车我是新手,为什么同样牌子、型号的车不同的人驾驶油耗会不一样呢?人家加满一箱油能跑500多公里,而我才跑不到400公里,是不是我的驾驶方式有问题?请问:驾驶汽车有没有节油的窍门?  相似文献   

4.
反向的智慧     
人的思维常常是单向的,当一件事情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也许马上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传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部落时,为了庆祝打仗胜利,特意安排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一句话,比马慢。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十分之一。眼看夕阳不等人,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大选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争夺异常激烈,在世人的关注下,两党候选人戈尔和小布什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诉讼战,选举成了官司大战。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美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特的选举人团制度,而不是直接由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呢?未来美国的这一选举制度会不会被废弃?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只有结合美国的国情,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才会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今天的美国当初是由北美新英格兰地区英国的13个殖民地扩展而来的。独立战争…  相似文献   

6.
李冉 《世纪风采》2011,(5):35-37
1945年,中国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能化干戈为玉帛,但由于种种原因,调停失败。马歇尔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经过全面考察,他选择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来担此重任。精明的马歇尔为何会选择司徒雷登这样一个外交“新手”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在路上跑。因为马跑得飞快,不断有路人为它鼓掌叫好。马很得意,骑马的人也很得意。于是快马加鞭,继续在驿道上狂奔。跑得越快,叫好的人就越多。跑了几百里之后,这匹马突然一个跟头栽倒,呼呼地喘了一会气,就死了。骑马的人摔下来,急得想哭。好好的马,怎么会死呢?这时一个老者走过来说:"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路旁给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在路上跑。因为马跑得飞快,不断有路人为它鼓掌叫好。马很得意,骑马人也很得意。于是快马加鞭,继续在驿道上狂奔。马跑得越快,叫好的人就越多。跑了几百里之后,这匹马突然一个跟头栽倒,呼呼地喘了一会儿气,死了。骑马的人摔下来,急得想哭。好好儿的马,怎么会死呢?这时一个老者走过来说:“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路旁给你鼓掌叫好的人。  相似文献   

9.
容人容什么?李邦云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容人,究竟容些什么?──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锁定现象     
《学习导报》2010,(4):41-41
马屁股和现代铁路有关系吗?有。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是4英尺8.5英寸(相当于123.19厘米)。这个标准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美国铁路的设计者。英国的铁路标准从哪来?从英国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而来,电车车轨标准是直接搬用马车的轮宽标准的。马车的这一轮宽标准又是谁规定的呢?是古罗马军队的战车。古罗马军队为何以这一数字为轮距宽度呢?答案极为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战马的屁股的宽度,这样一个宽度有利于战车的驰骋。  相似文献   

11.
锁定现象     
《新湘评论》2010,(4):41-41
马屁股和现代铁路有关系吗?有。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是4英尺8.5英寸(相当于123.19厘米)。这个标准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美国铁路的设计者。英国的铁路标准从哪来?从英国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而来,电车车轨标准是直接搬用马车的轮宽标准的。马车的这一轮宽标准又是谁规定的呢?是古罗马军队的战车。古罗马军队为何以这一数字为轮距宽度呢?答案极为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战马的屁股的宽度,这样一个宽度有利于战车的驰骋。  相似文献   

12.
侥胜易生轻狂,挫折催人反思。回顾20世纪最后10年到21世纪头10多年的历史,人们目睹了西方,特别是美国,从欣喜若狂到受挫沮丧的戏剧性变化。现在他们不得不思考两个沉重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打大伤元气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二是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如此严重?在这两大问题后面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西方民主体制是如此完美,为什么不能防止这些灾难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记高中战斗     
1948年8月下旬.晋中战役结束不久。我军已推进到小店北、武宿飞机场南地域。那时,武落飞机场这个大原的重要军事目标,仍然由阎锡山严密控制。上级决定:根据战局的要求,我军要立即夺取这个重要军事目标—一武宿飞机场e怎样夺取武宿飞机场呢?首先要把机场的外围扫清。六旅接受了一个战斗任务,那就是把飞机场南的高中村、马连营和辛营村3个勾子军控制的阵地夺回来,据侦察,这3个村驻敌一个团。高中村为匪团部.的军多些.约千余人,辛营、马连营村各800人左右,都没有牢固的防御阵地和碉堡。敌人主要任务是守卫武宿飞机场。敌人的武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4,(1):79-79
在困难面前,人一般会有两种思维,即呈现困难和解决困难。两种不一样的思维会带来不一样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最容易呈现在客户那里的是对产品的自信与否。相信业绩能完成,而且能想出办法,这种文化理念不是某一个人需要有的,而是整个销售团队都需要的。销售团队最关键的是要有赢的信念:一定能搞定。销售人员内心的力量、张力和霸气非常重要。他约不到客户,就会想,“我还不信我约不到你”,那他就一定能见到。“你不想见我是吧?没关系。你不买是吧?也可以。但是我一定要见到你。你给我一个不买的理由,我就要给你一个选择的理由,一个购买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卢彬 《支部生活》2013,(3):10-11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我和部里的同志一道徒步走进了独龙江——一个一年中有半年时间被大雪封山的地方,中国独有的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的聚居地。60多公里的人马驿道穿越了近千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翻越了海拔3600米的高黎贡山,跨过了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溪流。历时近30小时我们到达独龙江后,每一个同行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3,(3):73-74
主持人:在美国,每年的8月3日是“世界枕头大战日”。在这一天大家纷纷离开办公桌,来到室外,用枕头作为武器彼此对打。在2012年的“枕头大战日”,全球有超过130个城市同时举办活动。枕头大战如此风靡,正是因为现代人负面情绪的释放渠道少。科学实验表明,身体的不良情绪,可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那么,大家面对不良情绪有些什么困惑,又应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在路上奔跑。因为马跑得飞快,不断有路人鼓掌叫好。骑马的人很得意,于是快马加鞭,继续在驿道上狂奔。跑了几百里之后,这匹马突然一个跟头栽倒,呼呼地喘了一会儿,死了。骑马的人摔下来,急得想哭。好好的马,怎么会死呢?这时,一个老者走过来说:"杀君马者,道旁儿也。"意思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那  相似文献   

18.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2,(22):22-24
“事业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职业是今天千了明天还得千。”一个“还想”,一个“还得”,给人的感觉如同两把完全不同的斧头,一把锋芒四射,一把厚钝无奇。任何组织都渴望拥有“还想”这样的“斧头”,但是如何拥有呢?  相似文献   

19.
周桂钿 《新视野》2000,(4):71-74
中国古代讲人才问题的内容很多,现在研究起来,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企业的用人方面都会有启发作用。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一方面又讲“无求备于一人”。在“备”与“不备”的问题上,似乎有矛盾,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所谓“任人唯贤”,这个“贤”就是指贤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贤人呢?一般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贤人。这样一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却是非常丰富、十分复杂的。例如,什么叫德才兼备?有德的人会不会犯错误?会不会犯道德方面的错误?犯了道德方面错误的人还能不能任用?有德无才和无德有才,这…  相似文献   

20.
未读 《廉政瞭望》2018,(3):108-108
提到耶路撒冷,我们会想到什么? 或许是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抑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动荡和恐慌。细数近年来耶路撒冷的书单,从《耶路撒冷三千年》始,国内出版业开始了更多对于圣城的探索,写不完的应许之地却在文本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似乎鲜少有人将眼光投向本世纪两次大战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