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意测验是考核干部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民意测验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能较好地克服用人问题上存在的任人唯亲、长官意志等弊端,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然而,目前一些单位搞民意测验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   一是"民意"实为"派意"。一些人拉帮结伙,搞山头主义 ,以各自的亲疏关系、团伙利益投票;二是"民意"充满"醋意"。一些平庸无能之辈,自己不思上进,又怕别人超出自己,他们的信条是我上不去别人也上不去才算"公平",故而统统投反对票;三是"民意"变成"随意"。有一部分人视民意为儿戏,不能严肃对…  相似文献   

2.
<正>近段时间,在与一些朋友私下闲聊时,时常可见这样一种反差较大的情形:一谈到"打老虎拍苍蝇",无不拍手叫好、侃侃而谈;可当说到事关自己、事关本单位一些具体、严格的规定时,却往往情绪不佳、颇有怨言。这些朋友的普遍心态是:从严治党,就是要盯住那些"关键少数",不能让普通党员"跟着吃挂落儿"。虽然这只是一部分党员的想法,但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态却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事不关己的"看客心  相似文献   

3.
<正>一些人总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别人挣的钱比自己多、别人的老婆(丈夫)比自己的漂亮(帅气)、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家的大、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体面、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有出息……殊不知,还有更多的人在"另眼"看着你。你的所谓"怀才不遇",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自欺欺人",在别人那儿,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山东某职业学院在校园内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公开校园情侣拥吻照片,引发公众关注。对于学校公开大学生情侣拥吻照片这一做法是否合理,成为网友们争论的焦点。对于学校曝光饲养宠物、吸烟、酗酒等行为,多数人表示支持,但对于将校园内情侣秀恩爱行为定义为不文明举止并公开曝光,很多人觉得不妥。网友的评论大都带有调侃性质,有人说",一入山外误终生,从此女友变路人。"最近几年,高校这类禁令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就感,在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着这样的看法.有人认为自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接触的是"平凡之辈",干的是"琐碎之事",体会不到成就感;有人认为自己对基层不熟悉,一时出不了成绩,没有体现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显示不出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网闻摘录     
正找到自己的"燃"点"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  相似文献   

7.
在华中农业大学,许多大学生外出就餐时会带一双筷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在青海西宁,不少公司白领、公务员兜里都揣着公交卡,自觉少开车、不开车……从点滴做起,生态微行动难能可贵.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决策者和各级政府,也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行动.美丽中国需要"美丽公民",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行动,也可以汇成建设生态文明的无穷正能量. 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个家庭的生活、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政府有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企业有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责任,千千万万的你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该履行什么责任呢?  相似文献   

8.
“信息文明”不仅是一种事实存在,而且也是一种价值现象,包含着“应然”的属性和“善恶”的问题,这是因为信息文明不仅是一种“物本”性的文明,更是一种“人本”性的文明,人在建构信息文明时,难免要将自己的价值倾向或价值追求“植入”其中。对信息文明的价值分析,可以从总体性和局部性的侧面展开,还包含有这种价值是前置的还是后置的学术纷争,表明了信息文明作为价值论对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正带着偏见或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当前的反腐败,往往会得出扭曲的结论。比如,国外一些媒体和人士把自己国家的反腐视为法治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而把我们的反腐视为"权力斗争",有着阴暗不可见人的勾当。国内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这种观点的背后或许是出于对我们反腐的不了解,但更多的是一种刻意的抹黑和故意歪曲。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或势力总是端着"道义"教师爷的架子,板着面孔教训我们,千方百计用腐败问题拿捏、贬低和抹黑我们,不断在联合国、二十国  相似文献   

10.
<正>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会孤立存在。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正常的交往是维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工作的主渠道。然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不正当交往现象应引起高度警觉。有的交往"庸俗化",爱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有的交往"市侩化",爱与对己有用的人交朋友;有的交往"物质化",爱与大款富人交朋友;有的交往"江湖化",喜欢"江湖义气",爱结"圈子"。从近年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看,脱离普通群众、交友不慎是腐败蜕变的加速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到别人时,内心难免愧疚,于是常常会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来安慰自己。也有人用这句话把自己自私的行为粉饰得冠冕堂皇甚至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大多数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财的话,上天都会诛灭他。按照这种逻辑,自  相似文献   

13.
双簧     
"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吃空饷",既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尽管中央多次向"吃空饷"亮剑,但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吃空饷"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仍然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抱着侥幸心理,虚报冒领财政资金,顶风而上。湖北黄石去年清查2958名"吃空饷"人员;江西仅6个设区市已核定并处理"吃空饷"人员2500多人;内蒙古调查发现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数3708人  相似文献   

14.
<正>知耻,是尊严的体现,而不做无耻之事,是为人的基本底线。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只要是文明人,就不能没有"底线思维",即内心里的某种禁忌、恐惧、顾虑、踌躇等等边界意识。底线思维使人在进行考量、选择时,对特定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在心理上、感情上、利害上设定界限。有两条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是一种"禁止",  相似文献   

15.
给您提醒     
<正>遵规守纪最安全当前,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贪心不改、心存侥幸。这些人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不收手、不收敛,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在贪腐方式上"做文章""搞变通",妄想寻求最"安全"的手段瞒天过海捞钱。比如,已被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有的演绎"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贪腐闹剧,家人成为其权力"代言人",自己不抛头露面却挣个盆满钵满;有的大搞"期权腐败",在  相似文献   

16.
<正>即便是真正站在正义的角度为人维权,也不该拿着政治和司法话题大搞娱乐化的表演。而像吴淦这样,更多是沉迷于一种表演秀而不是追求维权的结果时,他的行为就成了低俗的勾当,注定要在法律面前栽跟头。一个人被称作"超级低俗……",也就等于被否定,遭唾弃。这个人自己一般会反驳、辩护甚至声讨。然而,情理之中的事也会有例外。近年来网络上有个"超级低俗屠夫",呼风唤雨,知名度挺高。用这个名号的人真名叫吴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生态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儒家倡导"畏天命",要求人们敬畏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的行为要保持警觉。孔子曰:"君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8,(8)
亲爱的读者: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人所共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群众反应强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落实,在中国奥运旅游年兴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高潮,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旅游局共同发布了50条"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用语",希望我们共同学习、践行。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19)
正"一",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一"是第一次面对诱惑时的拒绝,也是私欲作祟时一次自我警省的博弈,更是不忘初心的一次不违本心的坚守。"一"字最好写,也最难写。看是作用不大,量变促进质变。殊不知,在给自己留机会和后路之时,也为做事不坚决、不彻底留下了伏笔。对"一"不以为然,由此因小变大、积少成多为祸,最终倒下的人不在少数。从近年来的腐败案件看,一些落马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工作中,机关下发对党委和领导个人征询意见表到基层时,连队总是填上"没意见"。 真的"没意见"吗?非也。不是"没意见",而是基层领导不便说、不能说、不敢说。一是认为"有意见"就是扫领导的颜面,怕人家以后给自己"穿小鞋"不敢提;二是认为上级征询意见是"幌子"是在"走过场""栽盆景"怕真的指出问题,上级非但不给解决,反而惹了"一身臊"不想提;三是认为不提意见可以隐瞒本单位的问题,而提了以后领导反而会抓自己"小辫子"不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