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其特殊地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起到激发、鼓舞、推动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从创新自身着手,即创新组织体系、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团干部素质培养等。同时,也要在校园活动、营造氛围、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上不断创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展示平台、创新环境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来解决就业难题,成为时代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共青团具有组织、活动平台、人才等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加大创新创业培训平台、资金帮扶、竞赛、实践、信息等方面的平台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大众就业观念的更新、高校教学机制的完善和青年创业需求的增强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学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组织专职团干进行创业教育的培训,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形式,并总结成功创业教育案例,从而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通过跨平台协同重构创新体系,推动不同行业和组织之间知识的交换,实现创新水平和人才质量的同步提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至战略高度。然而,当前高校、社会、家庭及大学生自身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为此,高校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协同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多元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协同创新宣传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5,(6)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发展和普及,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他更加深刻的改变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的方式。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的功能和特点,充分与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相结合,积极摸索创新出新的共青团组织工作模式,才能更好的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服务,更高效的做好我国共青团组织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翱  周晓庆  罗强 《山西青年》2022,(9):150-152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非常重视.近些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高校的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组织管理产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呼禾 《世纪桥》2010,(3):111-112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组织具有重要的职责。但是随着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性的高校扩招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只有在完善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创新学习形式,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为载体,加大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工作力度;建设好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阵地;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培养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开发创新思维、改善思维习惯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将一体化教学计划深刻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将交流体验作为关键教学模式,将完善考评机制作为体系的坚实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开发创新思维、改善思维习惯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将一体化教学计划深刻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将交流体验作为关键教学模式,将完善考评机制作为体系的坚实保障,通过构建科学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强力推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影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色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融合校内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提出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建立双导师协同指导体系、构建协同培养平台等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新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团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织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中,高校共青团组织紧扣育人目标组织开展的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素质拓展等各项工作,成为了学校育人工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面对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差的现状,高校要着力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创新力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创新活动从创新意识激发,到创新思维启迪,再到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强化的内在规律,构建符合大学生成才成长曲线的渐进式创新力培养体系,并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保持高校共青团活力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培育和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机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格局,尤其是如何发挥共青团在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进,使得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全面分析了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从培养体系、培养模式、社会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培育和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机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格局,尤其是如何发挥共青团在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降低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9.
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情况为例,针对依托的实践基地建设展开研究,构建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学创赛”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新体系,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科竞赛”链条式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科竞赛竞争力,为地方高校机械类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给出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淼 《世纪桥》2007,(8):111-112
21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以创新人才为特征的时代。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对学生传播科技知识、科技方法,培育科技精神,并提高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丰富科技实践活动内容,搭建科研实践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