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楚楚 《党史纵横》2007,(4):58-59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他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2.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相似文献   

3.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载誉新旧社会。除海兰芳没有到过重庆外,三十年代初,程砚秋即率侯喜瑞(净)、俞振飞(小生)、王少楼(须生)、哈宝三(丑),在重庆一园大戏院(现新华路人民剧场)演出过《文姬归汉》、《失、空、斩》等戏,演员阵容鼎盛,珠联壁合,艺苑足珍。解放  相似文献   

4.
梅兰芳是中国杰出的京剧表演大师.解放前他是誉满京华的"四大名旦"之首,特别是全国解放以后,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与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都是任何当代艺术家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梅兰芳在日伪统治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登台唱戏,他长期隐居在上海,蓄胡明志,百般回避日本人对他施展的金钱利禄的诱惑,宁死不肯为日伪演的高尚戏德时至今天仍让人们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秋思 《世纪风采》2006,(9):35-36,40
京剧,又叫京戏、同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当选,从此,他们四人就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梅、尚、程、苟四人在艺术上各树一帜,雄踞舞台,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独自剧目、师承及传人.四大名旦也成为京剧界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6.
黄薇 《党建文汇》2014,(8):55-55
今年是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10周年.在梅兰芳的绚丽光辉下.程砚秋似乎有意无意地被压抑着。而程派艺术至今依然寂寞前行。  相似文献   

7.
程砚秋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革新家。由他创立的程派唱腔,缜密绵延,幽咽委婉,低回多变,旋律丰富,具有异常动听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京剧戏迷痴醉。程砚秋与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而最为世人称道的,则是他与贺龙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8.
梅兰芳研究会理事、梅兰芳京剧团一级演员李玉芙,在谈到她从北京戏校到实验剧团的经历,谈到彭真市长多年来对自己在事业及生活上的诸多关怀,说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她说:我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形容彭市长,想来想去,还是“老共产党员”这个词最能概括他的风格和为人。关怀细致入微。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为一群京剧艺术之燕展翅高飞提供动力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是1952年2月成立的,第一届学生共120人,分为京剧表演和伴奏两个专业班。这年冬天,年仅14岁的李玉芙从东北走进了这所学校,学的是表演专业。学戏…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3,(1)
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赤诚报国,英勇杀敌,不受爵赏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为着民族的发展和强大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编演的京剧《木兰从军》,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抗日救国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把京剧《木兰从军》移植为豫剧《花木兰》,带着剧团赴朝鲜前线演出,后又在全国各地公演,并拍成电影,从此风靡全国,轰动世界。近年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发行,更是在全世界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和轰动。距虞城县城南35公里许的营廓镇周庄村,是木兰…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23,(5):59-60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总馆)内,两份业已泛黄的入党志愿书总能引起参观者放慢脚步、驻足细看。这两份志愿书分别由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与程砚秋于20世纪50年代写就,其上娟秀工整的字迹、深沉炽热的情感,无不表达着两位艺术家对党组织的无限向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憧憬。本期我们将两份入党志愿书原汁原味呈现给广大读者,希望大家在字里行间中重温入党初心、铭记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享誉中外,交游广泛,他与很多国际名人相互仰慕,关系密切,并且结下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一生爱好广泛,早在延安时,就对京剧比较感兴趣.由于毛泽东在国家和党内的崇高地位,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京剧艺术家.这使他不仅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与一些著名京剧艺术家有了一些交往.其中,他与梅兰芳父子的交往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陈大超 《党课》2013,(8):74-75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其成员多是京城名流,由于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相似文献   

14.
拼命活着     
卫宣利 《廉政瞭望》2010,(19):70-70
他是《梨园春》戏迷擂台赛中年龄最大的戏迷,86岁,白发,清瘦而矍铄。他站在那个华丽炫目的舞台上,一段京剧《武家坡》,铿锵有力,底蕴十足,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15.
梅兰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从电影《梅兰芳》及一些与他相关的书籍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而且对于健康养生也深有研究。梅先生非常欣赏淮扬菜,坚持不喝酒,不吃冷饮及酸辣食物。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一九三三年底至一九三四年初,红军三军团火线剧团在江西苏区用京剧形式演出《东洋照像》(写一二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如何压迫中国人民的故事)和《反对开小差》(批判革命队伍中有人在分田后不想继续革命的错误思想)等戏开始算起,在京剧的内容里出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党史文汇》2005,(9):38-41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1894- 1961)不仅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无数个体现我们民族美德的英雄形象,而且在人生的舞台上,又以我们民族的美德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当年,<自由西报>的记者曾说,梅兰芳"一直实行着个人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蛰居香港、上海,留起唇髭,息歌罢舞,隐居斗室,作画自慰,仅靠典当和卖画为生,全家过着清贫艰难的生活.对于梅兰芳"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民族气节,人们给予了无限的崇敬和景仰.  相似文献   

18.
刘文欣 《党的文献》2018,(3):122-124
一些关于南开学校时期周恩来戏剧活动的著作中,提到周恩来曾赴北京演出新剧《一元钱》并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亲切接见。然而,据史料考证,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的两次进京,都是观剧而非演剧。南开新剧团进京演剧《一元钱》是在1918年元旦之际,此时周恩来已经赴日留学。因此,梅兰芳没有观看过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演的新剧。  相似文献   

19.
杨连元 《党建》2014,(12):59-60
正梅兰芳先生,中国京剧艺术的一面大旗,他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影响,至今绵延不绝,他所创立的梅派表演艺术,堪称经典。京剧艺术需要承前启后,梅兰芳大师的艺术影响离不开忠诚于京剧事业的流派传人。这里,应该首推国家京剧院梅派表演艺术家李胜素,一位来自燕赵大地平常农家的京剧明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五一”劳动节,长安大戏院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格外热闹,北京京剧院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京剧交响诗《梅兰芳》首轮公演拉开了序幕。将京剧与交响诗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这在百年京剧史上堪称首创。创新的形式、充满时代精神的剧情、强大的演出阵容使这部新戏一经上演就引起了轰动,创剧目首演票房近百万元的新高。北京京剧院使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在精品创作的背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剧院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之源。引人才聚人心自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