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企改革是当前我国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改革,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有三道难题亟需破解。一、企业办社会问题首先要卸掉长期压在企业身上的包袱,即企业办社会。企业办社会,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通病。只有先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才能让这些国有企业真正轻装上阵,更好的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以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在这方面,可以以地方财政为主,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出资,建立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专项基金,并区分不同情况,使用不同额度,彻底解决问题。不过,对于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还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企业办社会的项目,完全可以看作是大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办社会、债务负担过重、冗员过多和税负不公是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几个方面都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将财政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逐步建立财政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财政职能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极不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职能部门(如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既行使管理职能,又行使所有者职能,是政企不分的重要原因,使得国家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海西州委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改制为契机,围绕经济抓党建,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富余职工问题已成为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加以解决。一、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力就业采取了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政策,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招工用工;企业用工制度实行的是固定工制,职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只进不出”,致使职工难以流动,也使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分流富余职工;企业实行了一包到底的保险福利制度,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交通等完全由企业负责,离开企业就意味着失…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基本的政治原则,其实质是领导和支持工入阶级当家作主。从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如何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有关要求,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在政治上切实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由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的只是资产经营管理形式,并不改变国有资产的所有关系,企业的社会主义牲质没有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也不能变。坚持全心全意依靠…  相似文献   

8.
赵刚 《奋斗》2001,(2):26-27
牡丹江是一个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55%左右,财政上缴占本级财政的94%左右,是立市之本,财力之源。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抓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几年来,市委始终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坚持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要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本刊评论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能不能管理好国有企业,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内部...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5):4-5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一要做大国有企业。就是要做大企业综合实力,着重做大资产规模、生产能力和销售收入。要抓住世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加强同优势企业和各类非公有资本间的合资合作,扩大规模,壮大实力。二要做强国有企业。就是要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三要做优国有企业。就是要做优企业赢利能力。要做优主营业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不论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企业如何改革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的作用不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为国家的财政积累、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时到如今,许多企业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其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诸如国企所有权主体虚位,以及经营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然而作为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人的因素,国企领导人的水平、素质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殖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不少国企领导人趁改革之机浑水摸鱼,拉拢了一部分行政官员,伙同企业的财会人员,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置企业的生存于不顾,使得不少原本生机勃勃的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企业的腐败现象严重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13.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已经在企业界、理论界及政府管理部门讨论一年多了。笔者认为,分析和研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有三个矛盾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财政紧张与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搞活企业,使企业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减轻企业负担,给企业保留一定的财力,改变目前企业留利过少的局面。但是当前国家财政比较困难,资金紧张,没有多大余力减轻企业负担。从财政收入看,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不仅如此,各级财政每年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亏损企业,维持企业运转和职工生活。  相似文献   

14.
就全国而言,县属国有工业企业虽不能左右国计民生的大局,但对县一级的经济结构、财政状况、社会稳定等因素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县属国有企业大都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做过重大贡献。同时,它又是乡镇工业、私营工业技术和人才的源地。没有县属国有主业企业,就没有其他工业成份今天的发展。县属国有企业从技术、装备、人才到管理等是目前县内其他工业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从中国的国情来讲,县级政府只有把国有企业做为自己的主导经济成份,才是办好县内许多事情的基础;从县内社会稳定来讲,国有企业的倒闭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国有企业能不能改革发展,能不能做强做大?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20多年实践,我们可以明确地作出回答: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以改革,可以发展,可以不断做强做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总资产从1983年的210亿元  相似文献   

16.
天津港集团围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有企业特点的人事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机制、积累好做法,逐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体系,造就了一支适应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任务需要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促进和保证了天津港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国...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分别掌握在几个不同的行政部门,不但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而且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须建立起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商品化。为此,本文试就国有企业产权商品化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国有企业产权商品化的总体思路 国有企业产权商品化即是把国有生产资料首先作为商品,进而作为资本,投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涂一荣 《世纪桥》2013,(11):87-88,9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综合改革举措,包括通过管理和财政分权以改善官僚效率、增强灵活性和促进创新等,地方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从经济发展转到社会服务,世纪末中央政府通过“私有化”地方企业和地方官僚作风建设改变了地方政府作为市场自由化战略的一部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经济产出,但是它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激励地方官员从事寻租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笔者试图通过跟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历程,探讨改革措施并对其结果进行审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财政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已进入攻坚阶段。“攻坚”就是攻克难点,攻克难点不应面面俱到,应有针对性,攻其要害。 针对国有企业债务多、企业办社会多的现状,下气力卸包袱,努力变“包袱”为财富。从物的方面看,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两大“包袱”:一是债务多,仅我区预算内工业企业目前固定资产负债率就达76.4%,比国家要求的比例高出一倍多,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亦步亦趋、步履维艰;二是企业办社会拖累大。以我区为例,国有工业非经营性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比例达15%,在“小社会”中工作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7%,每年都要为“小社会”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剧了生产资金的匮乏。解决债务负担,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真正“自主经营”,树立“无债一身轻、债多压死人”的思想,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路子,盈利之后,首先要考虑扩大再生产、考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虑还债付息,绝不能贪大求洋,用国家的钱搞非生产性建设,更不能分光吃净。另一方面,要善用改革的办法清偿债务,或按照国家产业的政策和企业偿债能力,将部分“拨改贷”变为“贷改投”;或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将部分债权变为股权;或对那些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