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看法,影响着他宪政思想的演进。早年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主要情感倾向是倾慕,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集中于批判中国专制政治。晚年孙中山比较系统地阐述其宪政理论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更多地趋向批判性反思。这使其宪政思想主要并非西方经典的分权制衡、限权政府的宪政理念,而是一种超越性的宪政模式,即以五权宪法超越三权分立,以全民政治、直接民权超越代议制政府。  相似文献   

2.
孙翱翔 《唯实》2009,(6):58-62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宏大的理论体系。其中,三民主义在其整个宪政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民权思想又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五权宪法思想通过制度设计来体现民权思想,建国三时期通过实践操作在现实中具体实现民权。  相似文献   

3.
朱执信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一生,在其短暂的一生,不断探索中国民主革命之道路,一生追随孙中山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忠于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结合实际加以创新。其民权政治思想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主张,在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中提出民主宪政,实行直接民权和地方分治以铲除专制统治,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实现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4.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以自由观和平等观为基础的,其理论核心是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即人民有四种政权,政府有五种治权;用人民的政权来约束政府的治权,从而实现政权和治权的和谐统一.在宪政的实施上,孙中山提出了革命程序论,即通过"军政"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通过"训政"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最后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6.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列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其重要补充。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升华和提高的过程。1924年11月前,他认为新三民主义是"一个改革的纲领",之后把新三民主义概括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三个原则,并以此作为越南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前,他对新三民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1927年至1945年间,他将新三民主义运用到越南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并发展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点的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改善人民生活,其核心是民族独立。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他在治国纲领中运用三个原则,争取越南民族统一,扩大民权,发展民生。随着越南历史发生巨大变化,胡志明对外来理论的研究和吸收逐渐从新三民主义转到毛泽东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学理渊源,如同人类文明的任何思想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基础一样,有着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二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中有关对外开放思想中的有益成果.这些理论与实践为毛泽东关于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国权思想是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收复台湾是其国权思想的萌芽土壤;认真挖掘并科学总结孙中山的国权思想,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建设,这对当今深化孙中山思想与邓小平的"国权观"的研究,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早日实现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红  李亚平 《世纪桥》2008,(7):17-18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行宪法之修改是社会需要的必然性结果,其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权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宪法保障地位;宣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承诺,等等.宪法是宪政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宪政的实现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发端于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之初,尝试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之时,成熟于国共两党共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之际。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提出了科学构想,而且创建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宪法至上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前提。发展民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行法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目的。掌握并运用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本理论,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关于民权主义思想的论述,既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借鉴和批判,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他的“建国三序”思想、“五权宪法”思想、“四种民权”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权能分开理论,对完善我国目前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宪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普遍制度安排.宪政的发展孕育和催生了现代政党政治,而政党政治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宪政理论、原则和具体经验.宪政与政党的发生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英美式的宪政自然生长而导致政党政治,二是中国式的以政党推进民族、民权革命为肇端而导致宪政.不同模式下政党与宪政的基本关系及其发展形态虽然有异,但亦有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国元勋,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提出了丰富的国家建构思想,这些思想内容涉及到国家的政体、国家结构、首都、国歌、国旗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建构方略。他关于国家建构的诸多思考,不仅直接对孙中山等人的建国方略产生影响,而且部分还进入到了中华民国政治设计的操作层面,影响显著,是近代中国政治思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正走在通向宪政的路上,可是要实施宪政,必先要研究宪政意识,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因为宪政意识是实现和实行宪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宪政建设的思想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薄弱的四大表现,并对其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寻,最后,对如何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宪政意识提出了富有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兴樑 《世纪桥》2005,(7):81-85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一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20世纪伟人,进一步深化孙学研究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在为华夏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而数十年奔走于海内外的革命生涯中,以其丰富的革命思想,执著的救国践行及广泛的社会交往,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这里面除有一些实物史料,如革命遗址、历史图片、革命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意蕴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