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利民 《前线》2009,(11):29-30
教育作为北京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传承文化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推进“人文北京”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人文北京”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人文北京”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9,(11):35-37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北京市当前及未来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设“人文北京”,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首都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为此,本刊特约请袁行霈等三位专家学者从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畅谈看法,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3.
胡雪峰  刘洪波 《前线》2009,(6):29-31
2009年3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首都科技创新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4.
沈聪 《前线》2009,(3):29-31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重在实践,重在行动。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北京市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展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5.
王东 《前线》2011,(10):23-23
近日,我欣喜地看到,在北京市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一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专门探讨人文北京发展建设,从而把人文北京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十二五”时期的人文北京建设,提出了更加系统的发展思路和更加具体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首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创了崭新局面。特别是去年6月.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12月颁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北京社会建设“五个更加、一个全覆盖”目标和构建“六大体系”任务。以此为主要标志.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市委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目标的起步之年,还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首都的安全生产工作,各级企事业单位及党组织任务和责任重大。针对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接连出现的安全事故,北京应该怎样加强管理和防范,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家明。  相似文献   

8.
叶再春 《前线》2009,(8):24-26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北京市继承发扬奥运成果,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如何把它落到实处,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谋划的事项。日前,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等共同主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论坛”,针对相关问题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金元浦 《前线》2011,(10):22-22
未来五年北京的人文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全面规划,以推进北京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适时出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1,(1):8-10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首都实际,从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明确了新时期首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首都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9,(4):32-32,33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总结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思想。“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科技北京”是“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陈剑 《前线》2009,(8):22-23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战略。综观中、西文明成果,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笔者认为,建设“人文北京”的关键是涵养浓郁的文化特质,提升北京文明程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基本内容是按照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范,塑造一个现代化的文明都市,其中涉及都市的文明环境(包括法治、政策、市场和生态等环境)、公民素养、城市景观以及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魏晔玲 《前线》2011,(3):4-6
“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这是“十二五”规划对北京未来发展目标的概括描述,令人备受鼓舞。在“十二五”规划全面进入实施之际,本刊采访了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印春,介绍“十二五”规划亮点、畅谈“十二五”时期北京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林铎 《前线》2009,(10):38-39
今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城区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全面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深刻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和总部结算型经济特征,迎难而上、因势利导,积极实施保增长的各项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社会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区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主要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报告的重要主题,它既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更是一种理论。与我党其他文献论及的“小康社会”不同,报告首次阐述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目标、途径、内容等诸方面。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提法拓展了我党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理论,标志着现代化理论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在…  相似文献   

16.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格局、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大“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明确了今后5年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街道办事处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贯彻落实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团结和带领辖区群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刚刚闭幕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是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贾庆林同志的报告总结了市委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全面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保证条件,为开创北京更加美好的明天绘制出宏伟蓝图。报告对“新北京、新奥运”的精辟分析,对首都建设的系统阐述,对“经营城市”新观念的诠释,成为最大的亮点,催人奋进。深入学习报告精神,积极落实大会任务,是城建系统广大共产党员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就…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2,(17):15-16
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任务,即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这一总任务,为湖南未来五年的科学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宋贵伦 《前线》2011,(3):7-8
“十二五”时期,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推进首都社会建设新一轮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社会领域重点改革的攻坚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首都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推进社会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使社会建设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社会建设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