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的有机构成,也是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之间存在着战略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要科学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新的历史阶段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乡村振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明确了“如何推进”“振兴什么”“怎么振兴”。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从内在要求看,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和建设农业强国。当前,以高质量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代化生动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终结了封闭僵化的一元现代化发展旧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以并行不悖的“多线论”发展模式,破解了“单线论”裹挟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资本宰制的同一性发展逻辑,而且重构了和而不同的现代化新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多元叙事场景,不仅破除了“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的逻辑悖论,而且开辟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从“一元”与“多元”维度探析现代化的叙事面向,在“应然”与“实然”的张力间透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逻辑,在“一”与“多”的辨析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性,以此作多元现代化合理性之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逻辑理路予以准确、系统、完整的阐释。从价值逻辑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社会繁荣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逻辑看,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日益严峻、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现实挑战。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全方位系统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作用、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走出了一条体制内开启现代化和创建新制度重启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众要求,在现代化目标诉求中从以解决民众温饱为主题的经济指标向以小康为主题的综合指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新厘定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推进路径,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根据历史经验,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然要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初建时期发生的对国内国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抗美援朝的史实中去获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二者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张琦  庄甲坤  孔梅 《新视野》2023,(3):76-8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具有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农业多功能拓展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国际合作能力强的五个基本特征。现阶段,建设农业强国已有较为良好的现实基础。不断完善“三农”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发展支持保障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业助农增收能力;三是挖掘多元功能价值,提升农业多功能拓展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农业国际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造福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命运的,并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路线选择的正确道路。以实践唯物主义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是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践目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主体考察,进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性所在,从而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而引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解答“四个之问”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承伟 《新视野》2023,(3):67-7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需要从理论维度、推进路径、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个乡村”,扎实推进“三个现代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具体路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确定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提出:“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结合我国面l临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在吸取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时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何对待资本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辩证扬弃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中国共产党以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文明可以为我所用、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创造性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吕方 《新视野》2023,(3):84-9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历史任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美好乡村生活的愿景,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知识方案和实践蓝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实践载体;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是“大国小农”基础上实现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包括了“物”的维度、“人”的维度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实践层面要避免简单化理解,坚持精准思维、整全思维和共同缔造思维。  相似文献   

13.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的深刻认识,也是适应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就应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生态农业文明,培育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着宣传等公共服务重要功能。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讲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故事。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前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发展。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开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问题研究明显不够深入。中国为摸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理论及道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艰苦奋斗,走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明显不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后发式现代化”到“早发式现代化”的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得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道路中蕴藏的丰富经验,从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前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发展.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开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它所蕴含的认知逻辑、分析方法和价值取向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基于“人民性”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学理阐释,其内涵意蕴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生动诠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经验的现实启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回归人本逻辑的价值旨趣,破解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创造了社会主义新文明,从而摆脱了资本逻辑宰制,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  相似文献   

19.
周月  张晓君 《世纪桥》2024,(2):112-114
现代化长期以来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超越、逻辑超越、模式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基石,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勤奋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勤奋节约的美德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公平正义精神;幸福生活是人们重要的价值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和平互利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和平互利的共同价值。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研究,理论上对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实践上对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