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妍 《先锋队》2015,(3):53
普京:酷爱经典名著和历史传记普京最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名人的传记等。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他。普京还透露自己通常不是“读”书,而是利用MP3来“听”书,也阅读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卡梅伦:自评很“勤奋”度假也读书卡梅伦说自己读书“极为勤奋”,凡是度假  相似文献   

2.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3.
治学格言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相似文献   

4.
《企业党建》2012,(5):42-43
《人民日报》刊登郭震海的署名文章,分析“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在不少为官者的办公室里,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多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读"不同于"看",读是对话,是思考。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们坚持下来才能把书读进心里。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和笔,欣赏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确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品味。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很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我读的书很多。也很杂,很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在读的书中我尤其喜欢小说、诗歌、散文、历史和名人传记。书是一个人可以一生相依相伴的良师益友。对此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7.
阅读如吃饭,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事关国民素质。但要读什么书是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知识无涯,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读。如果要专家推荐一个书单,也是在难为专家,而且,你也未必就喜欢专家推荐的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书,不一定你也喜欢。对我有用的书,对你或许毫无用处。在我看来,现在已进入阅读3.0时代,读什么书事关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他认为一个人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是由其趣味决定的,且与一个人的心境紧密相关。他在《读书的艺术》里说:"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作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处理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喜欢阅读洞察世事的小品文。在其中,可以丰富知识、增长阅历;可以看透世事人情的千姿百态;可以广闻博见、洞察人事;可以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与高度对人情世故作审视,使自己适时得体地接物处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升级版"逐渐被广泛应用,例如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等等。其实,"版"之源在书。《新华词典》对"版"解释为"上面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版"。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籍迅猛增加,版式不断更新变化,琳琅满目、浩如烟海。人类与书关系的演变证明,书是人的良师益友,读书对人们生活不可或缺。从小学起我就坚持读书。"文革"时千方百计找书读,上山下乡时白天劳动晚上读,工作中结合破解难题坚持读。50多年读了多少书无法统计,成效也难以评价,但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意识:读书要读"升级版"。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境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爱读书、会读书,并且善于把读书、荐书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的领导人,他对于读书、学习的见解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发。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问题的。作为师范生,他当时潜心古籍,但汗牛充栋的古籍押上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书之于我,如师,如友,如侣,如灯。我之于书,如愚,如痴,如傻,如拙。以书为师,启智补拙。我喜欢书,因为我知道笨鸟必须先飞,唯有勤才能补拙。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心中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在这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在  相似文献   

12.
据记载,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决心学习,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精神一直是毛泽东读书的自然驱动力。读《容斋随笔》如同读故事,读轶闻和趣事,可以缓解寂寞、孤独、苦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5.
治心养性,要在读书。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部该读什么书?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均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读书不学习,沉迷于官欲,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官  相似文献   

16.
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只  相似文献   

17.
读书人语     
我非常喜欢李乐的一句貌似平淡的惊人之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句近似禅语的话,包涵了多少人生的玄机啊! 周作人也在《闭门读书论》中说道:“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了活书,可以得道,可以养生。“我认为读书除了可以得道、养生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与书为友的那一份心灵的默契了。我认为书是红尘中最好的朋友,只要你善待她,用心去感悟她(当然要有选择),你脆弱的思想就会坚强,你漂泊的情感就会有所寄托。我不愿意刻意地去读自己并不喜欢的书,不论它是名著还是非  相似文献   

18.
正书是人类精神的所在,是知识的源泉。读一本好书,能够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净化人的心灵;感悟一本好书的力量,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童年时,我就爱读书,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和书本里的人物一起去经历那些美妙的旅程……最近闲来无事,王永宽先生新书《品味书香》带我走进书香浓郁、芳香四溢的世界,这个世界纯洁无暇,令人回味悠长……书中写道:"朋友不是书,书却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语有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可以让人超越平凡世界里的琐碎与庸俗;读书,可以让人养成沉稳的品行;读书,可以培养人深度思考的能力;读书,可以让人战胜性格中的弱点,丰盈内心;读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