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加快重庆直辖市对外经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荣 《探索》2006,(6):158-163
重庆直辖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总量小、基础差、开放度低,与京、津、沪及沿海地区的差距巨大,比全国平均水平也低出许多。加快重庆对外经贸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发展机遇,打好重庆直辖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促进重庆直辖市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昨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豪; 今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醒; 明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强。 九年前的三月,全国人大批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使三干多万渝州儿女一夜之间成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公民,人人将自豪写在脸上,将欣喜溢于言表,将期盼藏在心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运用》2007,(4):108-115
直辖以来,重庆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直辖市设立、三峡库区建设、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历史机遇,围绕“创建法治重庆、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7,(4):3-18
重庆直辖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快推进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基本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目前,重庆已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一位企业家感慨:“重庆很多非公企业,10年前大多默默无闻,但转眼间,他们群体性‘爆发’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直辖——直辖的政策效应、经济聚合。”而一些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直辖对于重庆包括非公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发展机遇、改善了经营环境,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加上重庆人天生的敢于闯荡敢于做大事的性格,使得重庆非公经济在全国迅速脱颖而出。黄红云和他的金科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当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解决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问题,摆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随后,“重庆直辖”这一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决定开始蕴酿。1997年,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使命的重庆,走上了直辖市的历史舞台。 甘宇平同志经历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本刊特约甘宇平同志撰稿,回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部署和领导下,重庆发展史上的这次重大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8.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16-16
直辖以来首次召开重庆市科学技术大会,吹响了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重庆”的号角。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重地,创新,自主创新,是重庆发展的灵魂。本刊推出这组“特别报道”,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9.
与你同行     
《思考与运用》2007,(1):1-1
我们满怀激情迎来了大事、喜事会聚的2007年!这一年,将要召开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无论是国家还是重庆的历史都将翻开新的一页。加上直辖十周年的庆祝与回顾,这样的机遇没有理由不令我们踌躇满志,壮志在胸。《思考与运用》有你同行,在新的一年将大有可为。与你携手,是刊物的幸运,更是肩负着“非一般责任和使命”的重庆理论工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0.
黄豁 《红岩春秋》2008,(5):10-15
重庆直辖后,中央对年轻直辖市托以重任,寄予厚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各方面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希望重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今天的重庆已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央领导对直辖重庆的关怀,将鼓舞重庆人民再接再厉,为落实中央“314”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作为县一级的干部,特别是县领导,必须增强六种意识,切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 WTO的要求,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这六种意识是:   1要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财大才能气粗”,发展是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唯有加快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不发展要落伍,慢发展也要落伍。作为县市一级抓发展,要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发现机遇,而抓住机遇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结构,良性发展;要把…  相似文献   

12.
未来可期     
正说到重庆直辖的历史节点,一般人首先想到1997年6月18日,这是重庆直辖市挂牌的日子。再往前,还可追溯至当年3月14日,那是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的时间。其实早在上一年,直辖的筹备就已经有实质性动作。1996年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个改革提案,决定从1996年9月15日起重庆市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为未来的重庆直辖市划定了规模和行政框架。俯瞰中国大地,长江如一条中轴线贯穿西东。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18日,是设立重庆直辖市10周年纪念日。《党员文摘》在第6期“神州潮”栏目中刊登的《直辖长歌:重庆演绎10年之变》一文.是献给读者认识新重庆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3,(4):16-16
一、初春时节,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重庆代表团参政议政表现活跃。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重庆代表团参加讨论,听意见建议,提出对重庆的希望。他们指出,经过直辖几年的建设,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希望重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未来的重庆一定会大有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不断深化对西部大开发、设立重庆直辖市和三峡工程建设这三大历史机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能力,提高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议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中央领导人对重庆工作的指示,学习重庆代表团的相关发言和建议,积极将全国“两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陈悦 《当代党员》2007,(2):18-21
为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快速集聚生产要素,填平城乡鸿沟,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使“二元结构直辖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汪洋在年前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打好“直辖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全力支援四川”——灾难发生后的每一个日夜,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都在全力部署落实市委常委会的集体决定。王鸿举,“老四川”,曾长期在四川省辖下工作,那时重庆还没直辖,是四川省的一部分。这位重庆直辖市的市长,对于四川更有一份深厚的亲情。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栏目,并刊登《重庆直辖:英明的国家战略决策》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特区”》两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期,我们特别约请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同志撰写了这篇《正视重庆与京津沪的差距》,文章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分析了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读后令人深思。坦白地说,重庆与其他直辖市的差距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方面,在城市的知名度方面,在市民的文明程度方面,等等。要打好“直辖牌”,我们就必须找出并正视这些差距。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14日,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然而,直辖之“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9.
《党员文摘》2007,(6):4-7
今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10周年纪念日。对于历史.10年只是瞬间的浪花:对于重庆.却是一首发展变迁的现代史诗。大气豪放、勤劳聪慧的重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紧紧抓住直辖、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在圆梦的路上日夜兼程.演绎出豪迈的直辖长歌,迸发出年轻直辖市旺盛的发展活力。 有人说.见证一座城市的10年之变.恐怕不再是单纯的一长串数字,而是每时每刻发生在这座城市的细节故事。从大农村到大城市,从破旧的吊脚楼到花园住宅小区,从拥挤的公交车到舒适的轻轨列车,从脏乱的菜市到整洁的农贸超市.从街头杂耍到广场音乐,每一处细微的改变都鲜活地流淌在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血脉里……重庆人.期待的是更多细节故事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6,(7):5-5
三峡移民给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几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移民开发机遇,库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