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4,(3):42-43
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信顺 《奋斗》2012,(4):64-64
萝北县名山镇坐落在美丽的黑龙江畔,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是中华文化、俄罗斯文化、犹太文化交汇融合之地。近年来,萝北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将名山旅游名镇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全县“一号工程”来实施,紧紧围绕推动旅游产业战略升级,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全县力量,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五一 《学习导报》2010,(23):36-36
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县城有上千年历史,是全省7座省级历史名城之一。基于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汝城建设成为湘粤赣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着力打造开放汝城、生态汝城、活力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的发展定位,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确立“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倾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总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05%。  相似文献   

5.
狄安臣 《当代贵州》2010,(18):64-64
作为贵州着力打造的西线理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宁应充分发挥资源及区位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全县优先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把镇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相结合的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6.
素有“云贵最秀地,且兰古国都”之称的黄平,文明早孕、人杰地灵、物实宝丰,是一个资源富县、旅游大县、文化名县。著名作家冯骥才旅游黄平后,兴奋不已,欣然挥笔写下了“黄平美无涯”的赞词。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构成了黄平三大旅游资源。全县有自然景观52处,人文景观43处,国家级资源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2,(11):6-6
杜尔伯特是我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县委把“文化强县”作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注重优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设置。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整合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等产业关联部门,设立了统筹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党委,具体承担提出发展规划建议、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综合协调相关力量、促进产业项目落实等职能。基于农村、社区等文化场所日益增多、活动日渐广泛的特点,相继设置了25个党支部和党小组,引导广大群众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具有牵动作用的湿地、温泉、农业生态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上,设置15个党支部,建起了“推动经济发展、展示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和谐”的党建工作长廊。今年3月,以承包开发方式引进了黑龙江龙游传媒有限公司,深度打造踏奈湿地文化旅游景观,及时建立党支部,为妥善处理村企关系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县文化产业基层组织中有党员1250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2.2%。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08,(10):64-64,F0003
近年来,单县坚持科学规划、高点定位,强化组织协调.加大政府和市场投入,随着各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打响了“千年古县、文化名城”建设的攻坚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牌坊文化、楹联文化、产业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建设正在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10.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11.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炳江 《奋斗》2009,(1):54-55
近年来,我们依托兴凯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壁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力,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神奇兴凯湖、魅力北大荒”的独特魅力。通过实施“旅游兴场”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以兴凯湖风光为依托,以北大荒文化为底蕴,创建以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永泰县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极其丰富的与历史文化有关的旅游资源,研究挖掘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好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对提升永泰旅游品位和旅游产品竞争力,发展永泰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一要大力宣传永泰历史文化,让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撩开面纱惊世人";二要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确立永泰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三要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有机结合,提升永泰旅游产品品位;四是以永泰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若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依托楼兰文化、昆仑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若羌旅游品牌,推进若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0,(5):64-64,F0003
孟子故里邹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定位,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高点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宜宾旅游正处在越过蓄势待发、进入加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宜宾奋力推进“壮旅”战略,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速把宜宾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08,(7):64-64,F0003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抓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产业文化、现代文化“六大文化建设工程”,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2,(7):123-123
石柱县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十一五”期间,石柱县围绕核心旅游资源,按照“大自然、原生态”的主题定位.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强力实施宣传营销.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30多亿元.累计实现游客接待700余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0多亿元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