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黄立贵之殁     
黄立贵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威镇闽赣边地区,敌人闻名落魄丧胆,被革命群众称为“黄老虎”。闽北红军独立师,是在1932年11月17日闽北苏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当时,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攻崇安,占蒲城,打通了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已有千余兵力的闽北红军独立团,配合朱德所率的红一、三、五军团,连克建宁、泰宁、将乐、邵武、光泽,使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联成了一片。红色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闽北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计有4个团、4000多人枪,黄立贵被任命为师长。  相似文献   

2.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3.
我是1933年底到光泽、1934年1月到闽北崇安的。闽北崇安这边叫分区委,原属于闽浙赣省委,后来黎川、资溪、贵溪、建宁、泰宁、光泽等地区为红军解放后,与闽北苏区一块组成闽赣省。到敌人第五次“围剿”之后,红军向建宁这边撤退(原省委在黎川),成立了抚东分区,司令员郭如岳,政治委员黄道。  相似文献   

4.
1937年2月,吴先喜率60余名干部、战士从贵溪冷水坑来到光泽柴家区,不幸遭国民党一个团兵力的伏击,壮烈牺牲。 吴先喜祖籍江西省横峰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闽北独立团政委、中共铅山县委书记、中共光泽中心县委书记兼西南独立团政委、闽北军分区司令员、闽赣省军区副政委兼闽北独立师政委、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抚东分区委书记、抚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这位骁勇善战的闽北红军司令员离开人世已经整整60年了,闽北人民仍然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5.
在白色恐怖的30年代,闽北苏区纵横百里,到处响起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围剿”的枪声。1931年3月,数以万计的凶残敌军扑向我闽北苏区。几经恶战,红军游击队终难抵挡敌军的猖狂进攻,以致坑口丢失,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到大王凹、王府岗一带打游击,新收复的苏区也相继被国  相似文献   

6.
1930年7月,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扩编组建红十军,全军6000余人,是苏维埃时期红军7个铁军之一。1931年3月,方志敏担任红十军政委。4月与一年后的9月,红十军两度出师闽北地区作战,为闽北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之后,蒋介石调集8个师、旅正规军,加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之众合围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机关和部队决定撤离苏区首府大安。7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对闽北红军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相似文献   

8.
1930年秋冬之交,蒋介石派遣大批别动队和杂牌兵,趁闽北红军到赣东北参加组编红十军,兵力空虚之机,大肆“围剿”闽北苏区。面对敌人的凶猛“围剿”,苏区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闽北苏区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消息传到赣东北后,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  相似文献   

9.
为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使之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夺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9月,方志敏第二次率红十军进闽北。9月13日,红十军在江西铅山县紫溪与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团参谋长兼副团长李金泉、团政治委员薛子正等会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立了作战计划。9月15日战斗打响了。红十军83团和闽北独立团由军长周建屏指挥攻打崇安县星村街。81团和82团由政委方志敏指挥攻打赤石街。军部下了最坚决的命令:为保卫崇安苏区,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星村、赤石之敌.凌晨,两支部队同时向星  相似文献   

10.
左丰美,江西铅山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从赣东北到闽北苏区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长期在闽北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为闽北根据地的发展和三年游击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红军。  相似文献   

11.
正陈仁洪,江西省铅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34年至1938年,他在闽北革命根据地历任上(饶)铅(山)独立营政委、闽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分区教导大队一中队指导员、闽北红军独立师三团一营政委、三纵队一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营长。1934年12月,在即将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关键时刻,闽北苏区发生了一场由陈仁洪指挥的四渡桥阻击战。四渡桥位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西部,这里  相似文献   

12.
闽北苏区亦称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著名区域之一。它正式形成于1930年5月,起先以崇安为中心,包括了当时福建省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诸县,江西省的铅山、广丰、上饶诸县,以及浙江省边缘纵横300多里的广大地区。1930年7月,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又与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合组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红军长征止。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报刊活动作为苏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构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苏区时期创办的闽北红军医院,以及所属的医疗单位的设立,使闽北根据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网点,它在闽浙赣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闽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闽北苏区形成于一九三○年春,是年七月,同赣东北苏区合并成为闽浙赣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与建黎泰等苏区合组为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1934年春,国民党反动派以百万大军向我闽赣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为保卫苏区,福建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派出几个红军独立团,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兵  相似文献   

16.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17.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闽北地方组织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并取得成功,成为闽浙赣地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起点。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当局调遣10万大军围攻闽北苏区。以黄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18-23
正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准备撤离苏区。撤离的准备工作极为保密,直至9月29日,张闻天的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才隐约透露出一点讯息。在作出撤离决定后,中央苏区掀起了扩大红军的高潮。1934年5至7月,中央苏区总计扩大红军62269名,比计划的5万名超额了20%,9月完成18204名。这些新战士,有的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牺牲,有的跟随部队走上了长征路。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个县当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瓯)松(溪)政(和)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境内,铅山、上(饶)铅(山)、广丰3县现属江西省。闽北苏区位于中央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部地段,  相似文献   

20.
<正>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